预制菜不加防腐剂!六部门发文严把安全关
预制菜不加防腐剂!六部门发文严把安全关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并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严格要求。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预制菜以其便捷、美味的特点迅速走红。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预制菜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8361.7亿元,2021至2025年间复合增长率约24.12%。
新规明确预制菜定义与标准
《通知》对预制菜进行了明确界定: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即食食品及凉拌菜等均被排除在预制菜范围之外。
这一定义的明确,解决了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标准不一、范围模糊的问题。中国食品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通知》的出台,不仅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和其核心发展板块,规定预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剂,也把预制菜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梳理得非常清晰。”
严把安全关,不添加防腐剂
《通知》中特别强调,预制菜生产过程中不添加防腐剂。这一规定回应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解释说,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
那么,不添加防腐剂如何保证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呢?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王远辉解释说,现有的食品工艺,如速冻和全程冷链,包装技术的升级迭代等,足以为预制菜的安全保驾护航。“食材经过高温烹饪后,通过快速冷冻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只要后续运输、存储等环节符合冷链标准要求,无需防腐剂也能保鲜。”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预制菜使用问题,《通知》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在餐厅用餐时,将能够清晰了解所点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新规的出台,无疑将推动预制菜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振杰认为:“抬高行业门槛,从长期来看,必将激发行业新质生产力。不掌握更先进的食品防腐保鲜技术的预制菜生产商,一部分会寻求技术上的转型升级,一部分则直接被市场淘汰,想要加入预制菜赛道,必须掌握相应的技术能力。”
同时,新规也将促进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例如,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气调保鲜、精准保鲜与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方面加大投入,着力解决风味衰减难题;创新非热加工、微生物控制、微胶囊包埋、营养与风味稳态化等技术工艺,减少营养成分损失,提升产品品质和口味复原度。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强,预制菜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保持菜品的口感和营养,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等。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标准的逐步完善,行业有望迎来更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同时,企业也需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总体来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通过严把食品安全关,推动技术创新,预制菜行业有望在争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安全的产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