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总工会推出23项暖“新”清单,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辽宁省总工会推出23项暖“新”清单,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近日,辽宁省总工会发布23项暖“新”清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去全方位的关爱。这份清单涵盖了思想引领、技能提升、服务保障、阵地建设、权益维护、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旨在切实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实际困难,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3项服务清单具体内容
辽宁省总工会此次推出的23项服务清单,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具体包括:
思想引领与技能提升: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先锋杯”体育赛事和书画摄影文化赛事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鼓励支持其参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推荐评选;开展最美货车司机评选等活动;组织开展新业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劳动者提升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
服务保障与健康关怀:在“两节”和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职工;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组织优秀职工参加疗休养活动;依托职工疗养院或购买专业机构服务开展移动体检;进行女职工“两癌”筛查;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
权益维护与资金支持:赠送专项意外伤害职工互助保险或给予补贴;开展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服务;畅通网上便捷入会渠道并提供及时精准普惠服务;设立专项资金,对新业态领域新建工会给予经费支持。
阵地建设:通过建设工会驿站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通过建设“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提供停车、休息、餐饮、淋浴、洗衣、车辆维修、紧急救援、优惠加油等增值服务。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其中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数量庞大。然而,这一群体在享受灵活就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劳动关系难认定:由于平台经济的特殊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往往难以界定,导致其在维权时面临诸多困难。
权益保护不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据全国总工会调研数据显示,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43%,远低于全国企业劳动合同90%以上的签订率。
社保覆盖率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方面表现不佳。以养老保险为例,仅12.93%的劳动者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23.02%参与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医疗保险方面,参加基本医疗和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35.7%和6%。
工时长、强度大:近80%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日实际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且无法获得超时加班补偿。为了迎合观众收看直播的时间习惯,多数主播不得不将工作时间调整至深夜,熬夜与缺乏锻炼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已成为职业主播的日常。
工会参与率低:第八次中国职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平台从业者工会参与率仅为26.5%,其中专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仅有20.8%参加了工会组织。
政策意义与实践效果
辽宁省总工会推出的23项服务清单,正是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诸多困境而设计的。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工会组织对新业态劳动者的关怀,更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抚顺市为例,该市积极开展“撑起法治维权‘保护伞’ 维护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项目”,通过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工会建设、专场招聘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市人社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季”平台经济网络专场招聘会,提供众多就业岗位。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平台从业群体举办线上专场招聘,发布企业信息,指导企业与新业态劳动者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用工协议。
此外,抚顺市还多措并举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工伤权益,出台《抚顺市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维护快递员群体工伤保障权益,分担基层快递网点工伤事故风险。通过集体协商形成了《抚顺市快递行业集体合同(草案)》,并经职代会投票表决形成《抚顺市快递行业集体合同》文本,为工会维权“向前一步”作出贡献,为快递员擎起“权益保障伞”。
下一步,抚顺市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工作格局,着力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等协同共治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和工作指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切实维护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促进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助力抚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
辽宁省总工会此次推出的23项暖“新”清单,不仅是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一次积极探索,更为全国范围内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障,新业态也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