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自然奇观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典范
五台山:自然奇观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典范
五台山,这座被誉为“佛教名山之首”的圣地,不仅以其悠久的佛教文化闻名于世,更是一座自然奇观与生态保护的典范。这里,五座山峰如莲花般绽放,森林覆盖率高达78.4%,是2600多只褐马鸡等珍稀动植物的安居之所。
独特的自然景观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由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座山峰组成,占地面积607.43平方公里。这里属于温暖带半干旱型森林草原气候,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明显。主要河流为滹沱河、清水河,属海河水系。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共有100科、386属、661种,还有陆生脊椎动物63科,149属,205种,包括石貂、金钱豹等珍稀物种。
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五台山实施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其中,“五禁两防”政策是保护区的保底工作:禁采、禁猎、禁牧、禁毒、禁非法入山,以及预防森林火灾、开展有害生物防治。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盗采、盗猎等违法行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五台山还创新性地建立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作机制。保护区管理中心先后与张家口市人民法院签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与蔚县人民法院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警示教育基地。通过司法力量的介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法治屏障。
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经过持续努力,五台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从保护区建立初期的54.9%提升至现在的78.4%,成为褐马鸡、红景天等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红景天保护案例
红景天,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于海拔1800-2700米的高寒地带,是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2022年6月,保护区巡护人员发现有人非法盗挖红景天,立即报案。经过专案组的全力侦破,2023年3月,蔚县人民法院依法追究了涉案人员的刑事附带民事责任。按照保护区管理中心的民事请求,依法判决涉案相关人员将非法移植的红景天移交并进行义务养护管理,确保移植成活率不低于85%。2024年5月,管理中心对涉案红景天植株开展了回迁保护,实现了对涉红景天犯罪案中盗挖者、中间商、收购方的全链条打击。
褐马鸡繁育案例
褐马鸡,中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保护区通过禁牧、禁采、禁猎等措施,为褐马鸡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目前,野外褐马鸡的数量已从10年前的2000只左右增加到2600多只。同时,保护区积极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15年成功实现抱窝鸡孵化和育雏,2017年实现褐马鸡亲鸟孵化和育雏,2021年实现使用孵化箱孵化和育雏。目前,保护区救助中心共人工繁育褐马鸡41只。
未来展望
五台山的生态保护工作仍在持续深入推进。保护区通过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方式,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工作。同时,保护区还与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合作,创办《青少年科学研究》科普读物,以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重要概念。
五台山的生态保护实践,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座融汇自然奇观与人文智慧的圣地,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