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404:从原子城到废弃之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404:从原子城到废弃之地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68048
2.
https://m.sohu.com/a/825642619_121161288/?pvid=000115_3w_a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978876603481357
4.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4/1216/c404214-40383186.html
5.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9-29/doc-incqvnxs3424082.s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82%E5%8D%80%E6%9B%B4%E6%96%B0
7.
https://www.chinapr.com.cn/261/202410/3557.html
8.
http://www.news.cn/energy/20241023/1e5f54f260f54d5798f994b4614be8b8/c.html
9.
https://www.spp.gov.cn/spp/jczdal/202411/t20241113_672976.shtml
10.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9719.html

在甘肃省玉门市银达乡的低窝铺站附近,有一座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城市——404城市。这里曾是中国核工业的起点,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承载了一段关于国家崛起与科技突破的重要历史记忆。

01

从无到有的核工业奇迹

404城市,正式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404厂,也被称为甘肃矿区。它始建于20世纪50至60年代,是中国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所在地。这里不仅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还为核武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和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在荒凉的戈壁滩上隐姓埋名,为中国核事业奉献了一生。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创造了中国核工业的奇迹。

02

从“与世隔绝”到搬迁转型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404城市也迎来了它的转型时刻。2006年,一场大规模的搬迁行动悄然展开。20000余人离开了工作生活多年的戈壁滩,搬入位于嘉峪关市区的新生活区。

这次搬迁不仅改善了员工的生活条件,也标志着404城市从军事基地向民用设施的转型。如今的404城市主要从事核废料处理工作,虽然不再承担昔日的重任,但它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却日益凸显。

03

从“绝密禁区”到旅游景点

如今,404城市已成为军工旅游景点,向游客展示那段隐秘而辉煌的历史。走进404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核城英雄塔。塔基最上面一层的四块巨石,暗指“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塔身正面镌刻着“核城英雄塔”五个隶书鎏金大字,阳刻于钢板之上;钢板之上刻着9名四0四先模人物代表的手印,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核工业建设者将核事业代代传承。

在职工俱乐部改建而成的中核四0四展览馆、在东风饭店原址建成的“核城记忆”陈列馆,老一辈核工业人创业时期的手稿、音视频、照片、老物件等,还原了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创业历程,通过实景还原,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04

精神的传承

从老一辈核工业人到新一代青年才俊,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这里默默奉献,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现任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句简单而有力的话语,道出了404城市的精神内核。从1958年建厂至今,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在这里挥洒青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祖国需要我”。

如今的404城市,虽然已不再是昔日的“绝密禁区”,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正如中核集团司歌《祖国需要我》中所唱:“茫茫的戈壁滩是我的本色,站在这大漠上,我听大风歌,拓荒的足迹走进共和国的史册,我对太阳说,我爱祖国……”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岁月峥嵘,青春无悔——这里的一切,诠释了何以中核四0四,何以中国核工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