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新药研发迎来突破!从RNAi疗法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新药研发迎来突破!从RNAi疗法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是全球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重要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尽管目前有十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但高血压的控制率仍不理想。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未来降压药物的综述,为我们揭示了高血压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靶向醛固酮:从源头控制血压
醛固酮分泌失调是许多患者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虽然有效但存在高钾血症等副作用。新一代非甾体类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在日本获批的艾沙利酮,以及正在开发中的lorundrostat和baxdrostat,有望克服这些副作用。
RNAi疗法:一针管半年的降压新选择
zilebesiran是一种靶向血管紧张素原的RNA干扰药物,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可实现长达6个月的持续降压效果。在KARDIA-2临床试验中,与一线口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时,zilebesiran能显著降低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和诊室收缩压。这种长效降压药物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40年来的首个新机制降压药
2024年3月,FDA批准了近40年来首个基于新机制的降压药物aprocitentan(商品名Tryvio)。这是一种双重内皮素A/B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内皮素-1与受体的结合来降低血压。PRECISION临床试验显示,aprocitentan能显著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降压效果可持续48周。该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水肿和贫血,但通过调整剂量和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以有效控制。
其他创新疗法:从基因编辑到GLP-1受体激动剂
除了上述药物,还有其他一些创新疗法正在研发中。例如,针对血管紧张素原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tonlamarsen和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疗法,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和利钠肽受体激动剂等。这些新疗法有望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未来展望:精准医疗时代的高血压治疗
目前全球共有1176款高血压相关研发药物,其中310款处于研发活跃状态。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未来将能够更精准地识别患者表型,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新药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高血压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些创新药物和疗法的出现,为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患者而言,未来将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新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严格遵循科学原则,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