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必看:如何准确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必看:如何准确监测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准确监测血压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我们整理了以下关键信息,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进行血压监测。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血压计:
水银血压计:准确性高,但携带不便,且需要配合听诊器使用,对操作者听觉要求较高,不推荐家庭使用。
气压表式血压计: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但准确度不如水银血压计,维修也较困难,不适合视力和听力不佳的老年人使用。
电子血压计:轻巧便携,操作简单,适合家庭使用。但容易受到周围噪声、袖带移动等因素影响,需要定期与水银血压计进行对比校准。
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前准备: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保持安静休息5-10分钟。穿着宽松的衣服,确保上臂能够露出。
测量姿势: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袖带,臂围小者(<24cm)应使用小袖带。
测量步骤:相隔30-60秒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特殊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min和3min时测量。
常见误区
袖带尺寸:不同人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袖带。袖带气囊应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而太紧则会导致结果偏低。
测量次数:每次测量不应只测一次。按照规范的测量流程,每次测量血压时应连续测2次,间隔1-2分钟,取2次的平均值,如果2次结果差异>10mmHg,则应该测量第3次,然后取3次的平均值记录。
测量部位:不应只测一只手臂。首次测量血压时,双上臂的血压都需要测量,以后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正常情况下,双臂血压差应在10mmHg以内,如果大于10mmHg则需要警惕血管异常。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18岁及以上血压正常且无风险因素的人:每2-5年至少查一次血压。
- 40岁及以上或有高血压风险的人:每年查一次血压。
- 有慢性健康状况(如高血压、低血压或心脏病)的人: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查血压,具体遵医嘱。
测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检测前30分钟到一个小时内,不吸烟、不运动,也不摄入咖啡因。
- 穿短袖衬衫,以便血压袖带可轻松戴在手臂上。
- 检测前,先坐在椅子上休息至少五分钟。
- 将用药情况告知医务人员。
结果解读
血压的测量单位为毫米汞柱(mm Hg),包含两个数值:
- 顶部数字(收缩压)表示心脏肌肉挤压(收缩)泵出血液时血流的压力。
- 底部数字(舒张压)表示两次心跳之间测得的压力。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标准,血压水平可分为四类:
-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 Hg 且舒张压<80 mm Hg
- 血压升高:收缩压120-129 mm Hg 且舒张压<80 mm Hg
- 1级高血压:收缩压130-139 mm Hg 或舒张压80-89 mm Hg
- 2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 或舒张压≥90 mm Hg
如果测量结果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同时,建议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减少盐摄入、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通过规范的血压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