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心理指南》:如何在人生转折中保持心理健康
《离婚心理指南》:如何在人生转折中保持心理健康
《离婚心理指南》一书在英国亚马逊离婚类图书中销量居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离婚这一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的提升。在中国,近年来离婚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民政部统计,2019年全国离婚夫妇数量达到470.06万对,离婚率为3.36‰。这一现象不仅影响着个人生活,更对社会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离婚对心理健康的多重影响
离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研究发现,离婚后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心理疾病。这种心理创伤不仅源于情感失落,还与生活方式的剧变密切相关。离婚后,个人可能需要独自承担家务、育儿和经济负担,这些压力可能导致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和睡眠不足等问题,进而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社交关系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失去婚姻关系可能使人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支持和社交网络的影响可能会对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积极主动地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对于离婚后的个体来说至关重要。
三个阶段的心理调适方法
面对离婚,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心理学专家曾心怡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离婚前的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每段婚姻所经历的时长都不同,有的伴侣可能刚起心离婚的念头,有些则已抱持多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每段关系的结束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伴侣或许曾付出巨大努力试图修复关系,但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接受这一点,是走向下一步的关键。
离婚过程中的应对阶段
在这个时期,每对伴侣需要根据各自的家庭状况,协商离婚条件及后续生活安排。这个阶段可能会涉及复杂的利益博弈,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需求,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离婚后的重建阶段
离婚后,生活会发生重大转变,从家庭生活变成单身或单亲生活。有小孩的家庭还需要处理育儿、探视权、搬家、转学等事宜。这个阶段可能会感到压力重重,但也是重新定义人生的重要时刻。建议采取以下几种调适方式:
接纳自己的心情:允许自己感受各种情绪,不要压抑或否认。这些情绪是正常的,是自我疗愈的一部分。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当情绪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这并不意味着你被打败了,而是为了更好地重新站起来。
修正自我批判:不要因为婚姻的结束而否定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有可能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专业视角:从心理学研究看离婚现象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对美国超过一千对夫妻进行了长达四十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规律。例如,年纪越大的人对感情的认知越纯粹,年纪越小的夫妻对物质的需求越高,对感情的幻想越理想化。这些发现揭示了社会变迁对婚姻观念的深远影响。
面对离婚这一人生转折,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无论是通过自我调适、专业咨询,还是重建社交网络,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离婚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生活的开始。正如《离婚心理指南》所传达的,通过适当的调整和努力,每个人都能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