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画像:24-40岁男性为主,这些顾虑影响购车决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画像:24-40岁男性为主,这些顾虑影响购车决策

引用
艾瑞网
1.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24/06/500883.shtml

2024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39%,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洞察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的人群特征及观点,艾瑞网对近期国内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的公开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基本属性、内容偏好、消费者顾虑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人群画像

基础属性:24-40岁的年轻人居多

地域分布方面,广东、北京的用户占比最高,分别为13%和12%。结合整个平台用户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更为显著(TGI指数均大于100)。与整个汽车市场的关注群体相比,来自浙江、上海的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更为热衷。


图1.新能源汽车关注者地域分布

性别分布方面,男性用户占比64%,女性用户占比36%,男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更为明显。结合整个平台用户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对新能源汽车的的关注也更为显著(TGI指数大于100)。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群体与关注整个汽车市场的用户群体性别占比相当。


图2.新能源汽车关注者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方面,24-30岁的用户占比43%,31-40岁的用户占比34%。结合整个平台用户年龄分布来看,30-50岁的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更为显著(TGI指数均大于130)。与整个汽车关注群体相比,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更趋年轻化。


图3.新能源汽车关注者年龄分布

内容偏好方面,新能源汽车关注者日常发布内容中约61%未能区分类型,可区分内容中涉及汽车的占比6%,涉及抽奖的占比5%,涉及明星的占比4%,涉及体育运动和游戏的各占比3%,涉及生活记录、数码、美食、旅行、影视的各占比2%。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关注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布内容较为多元,未显示出对汽车相关内容的明显偏好。


图4.新能源汽车关注者内容偏好

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购买顾虑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日趋成熟,但仍有一部分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或反对态度。通过对4月全网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评论区的7.8万条评论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消费者的主要顾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险:提及次数2649次。由于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较高、维修成本昂贵,因此保费较高且容易被拒保,呈现“车主喊贵,险企叫亏”的局面。消费者在做出购车决策前,不得不考虑保费导致的整体用车成本增长。


图5.汽车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顾虑top10

  1. 安全:提及次数2326次。目前关注汽车的消费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比燃油汽车更容易着火燃烧,且因动力电池的缘故,燃烧时火势更容易蔓延至整车,从而导致车主逃生机会渺茫。虽然2023年底“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燃烧概率高于燃油汽车”这一说法进行过辟谣,但并未完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图6.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顾虑热词(保险)

  1. 续航:提及次数813次。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续航里程可能因天气、行驶速度等因素大打折扣,且目前公共充电桩较少,充电时间较长,数辆车等一个充电桩的情况十分普遍,给车主带来一定的续航不安全感。


图7.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顾虑热词(安全)

  1. 电池:提及次数760次。许多消费者担心新能源汽车换电池费用太高难以承受,还有不少消费者认为目前没有成熟高效的废旧电池处理手段,今后新能源汽车报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图8.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顾虑热词(续航)

  1. 充电桩:提及次数534次。公共充电桩太少、小区地下车库不让安装充电桩也是阻碍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


图9.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顾虑热词(电池换代及处理)

新能源汽车舆情洞察

以"问界M7追尾事故致3人身亡"事件为例,分析新能源汽车的舆情状况。该事件于2024年4月26日发生,4月28日品牌方回应后迅速发酵,当日声量达3.38万条。5月6日,品牌官博发布《关于山西省侯平高速路段交通事故中问界新M7 Plus相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再度引起讨论,当日声量超4000条。事件相关声量主要分布于懂车帝、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微头条、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


图10.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顾虑热词(充电桩)

事故发生后,家属在网上质疑车辆AEB、安全气囊、电池、阻燃材料保护技术等是否发挥作用。品牌方先后两次回应,4月28日回应称车辆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均正常。此次回应引起网友激烈讨论。分析结果显示,品牌方回应下的评论区约有42%的评论持正面(对品牌方有利)观点,约33%的评论持负面(对品牌方不利)观点,另有25%的评论情感倾向趋于中立。

5月6日,品牌方发布事故相关技术问题说明,称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正常、动力电池包未发生自燃、安全气囊正常打开、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因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被瞬间切断),施救人员破窗拉动机械车门内把手开门实施营救。第二次回应为家属及公众解答了部分关注焦点,评论区正面观点、中性观点分别增长11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图11.“问界M7追尾事故致3人身亡”事件网络声量走势

具体来看,4月28日的回应评论区约有17.82%的评论认为追尾时速度太快无法避免伤亡,12.96%的评论谴责米粉黑华为,12.96%的评论争论车门是否打开,10.06%的评论质疑家属为何不先等调查报告而直接找车企。此外,讽刺华为遥遥领先、谴责品牌方压热搜、谴责品牌方删视频等负面言论占比也较高。

5月6日,品牌方针对部分技术问题进行说明后,评论区关于车门是否打开、气囊是否弹开,以及谴责品牌方的言论占比大幅减少,呼吁品牌方法务处理造谣抹黑者、认为所有司乘人员都系安全带或可减少伤亡的言论占比大幅增长。品牌方此次回应释疑效果显著。


图12. “问界M7追尾事故致3人身亡”事件品牌官博评论区情感倾向

在以往的新能源汽车事故中,电池引起的车辆自燃一直是网友们的关注焦点。本次事件中由于品牌方首次回应表明了动力电池包正常,因而网友对新能源车独有的动力电池关注度较低,对车辆本身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了车门、智驾、AEB、门把手、气囊、安全带等方面,占比均超10%,智驾是否发挥作用、隐藏式门把手是否弹出、AEB作用范围等问题是前期主要争论点。


图13. “问界M7追尾事故致3人身亡”事件官方回应评论区观点

智驾、隐藏式门把手、AEB并非新能源车独有,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2023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436起),此次事故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折射出消费者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近年来主打新能源汽车的各路“造车新势力”声名鹊起,吸引了大量关注,但并未能获取公众的广泛信任,“新能源车没有技术含量”、“新能源车就是电动玩具车”之类的声音在消费者群体中并不罕见,交通事故,尤其是事故中的车辆燃烧很容易加重消费者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进而扩大舆情。

结语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以其低碳、环保、省钱的特性获得消费者青睐。社交媒体大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中24-40岁的年轻人居多,男性占比64%,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尤为显著。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趋成熟,但仍有相当一批汽车消费者对其持观望或反对态度,投保难/保费贵、安全风险大(担心车辆自燃)、实际续航短/充电不便等问题是这部分消费者的主要顾虑。生命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伴有车辆燃烧的交通事故很容易加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用过硬的品质以及长时间保持的低事故率来向消费者自证,同时通过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辟谣等方式正面回应舆论质疑,不断优化品牌口碑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