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鸡娃”变成“坑娃”: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敲响警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鸡娃”变成“坑娃”: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敲响警钟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8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60203518830785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485851411360080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75574295249510
5.
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606&gecstype=1
6.
https://m.fybj.net/mpopularize_hot/2024/9avj9MaG.html
7.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dolescent-mental-health
8.
https://sph.pku.edu.cn/info/1014/7071.htm

10岁的芊芊被诊断为中度抑郁,这个消息让她的母亲如遭晴天霹雳。作为独生女,芊芊一直是母亲的希望寄托。然而,母亲的过高期望和严格要求,却让芊芊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班干选举落选后的情绪崩溃,让这个10岁女孩深陷抑郁的泥沼。

芊芊的故事并非个例。在物质日渐丰盈的时代,抑郁症却悄然侵袭儿童。明明是小康社会的孩童,为什么却越来越多地出现抑郁症病例?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的裂缝?

01

教育部出手: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以及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等内容。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回应了社会关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02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12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会上透露,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专家指出,儿童抑郁症可能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睡眠和食欲变化、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儿童抑郁症并不是孩子“想太多”或“太脆弱”,而是一种需要关注和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

03

“鸡娃”现象:教育焦虑下的无奈选择

“鸡娃”现象的兴起,反映了当代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在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教育被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

“鸡娃”现象从北上广等大城市蔓延到了中西部小城市,甚至是一些县城。家长们为了“鸡娃”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有的父母让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学习各种乐器、培养特长;有的孩子在小学期间就学习编程等计算机技术;还有一些父母高薪聘请老师一对一上门辅导孩子。

然而,过度的“鸡娃”不仅会“揠苗助长”,还会导致教育竞争的畸形内卷。孩子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缺乏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这无疑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04

儿童抑郁症:症状识别与科学治疗

儿童抑郁症的成因复杂,通常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神经化学失衡;心理因素涉及个性特征和认知风格;社会因素则与家庭环境和学校压力密切相关。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改善情绪和行为。药物治疗则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的抑郁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躯体主诉、焦虑症状和情绪行为反应,如易激怒、发脾气等。因此,家长在识别和应对儿童抑郁症时需要特别留意这些特点。

05

家庭与社会:共同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面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和社会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家长需要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通过鼓励和赞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同时,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艺术等活动,以提升情绪。

学校和社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儿童心理健康工作中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