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赏功”大钱:张献忠起义军的珍贵遗物
“西王赏功”大钱:张献忠起义军的珍贵遗物
“西王赏功”大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铸造的珍贵文物,也是中国古钱中的名珍之一。这种钱币不仅见证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更因其稀有的存世量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收藏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历史背景与铸造
“西王赏功”大钱铸造于明末,当时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国,自称“大西王”。为了奖励有功将士,他铸造了这种特殊的钱币。钱币正面铸有“西王赏功”四字,采用楷书字体,背面则为素面。这种钱币的形制与明代中期以后的钱币特点相符,外圆内方,钱体相对较薄,轮郭平整。
存世情况
“西王赏功”大钱存世极为稀少,根据目前的资料,金银铜三品的存世情况如下:
金质:历史上共发现2枚,其中1枚在清光绪末年被发现后熔毁。另一枚由著名钱币收藏家蒋伯埙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四川省成都任职时收藏,直径49毫米,穿径11毫米,金灿如新,光彩夺目,华美富丽,十分诱人,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银质:文献记载共发现2枚。第一枚为清末民初金石收藏家申砚丞秘藏,后人亡物散,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第二枚为钱币收藏家罗伯昭1933年用重金购得收藏于重庆。该钱银色熟旧,黑锖斑灿,温文可爱,后捐赠给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铜质:据新闻报道共发现2枚。一枚为上海张叔驯收藏,后张远走异乡,下落不明。一枚为上海收藏家孙鼎先生收藏,后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
收藏价值
由于存世量稀少,“西王赏功”大钱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2011年,嘉德春拍中曾出现一枚金质“西王赏功”,最终以23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银质和铜质的品种虽然珍罕程度略低,但根据品相不同,成交价也在数十万元不等。
历史意义
“西王赏功”大钱不仅是张献忠政权的实物见证,也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这种钱币的铸造和使用,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奖励体系。同时,作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它在中国钱币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明代货币制度和铸造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结语
“西王赏功”大钱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遗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稀有的存世量和珍贵的历史价值,使其成为收藏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珍品。通过对其研究,我们不仅能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细节,还能深入认识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