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存款利率调整如何影响宏观经济?
易纲:存款利率调整如何影响宏观经济?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在2024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表示,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存贷款等利率水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愈发畅通。这一表态凸显了存款利率调整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宏观经济背景与政策背景
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数次实施货币政策调整,特别是在9月下旬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推动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展望202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
存款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影响
存款利率调整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消费与投资
当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上升时,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取较高的利息收益,从而减少当前的消费支出。反之,利率下降则会降低存款的吸引力,促使居民将资金用于消费或者投资,以追求更高的回报,这有助于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在投资领域,较高的定期存款利率会使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因为企业在银行贷款的利息负担加重,可能会减少投资项目的开展,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利率降低时,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更有动力进行投资扩张,有助于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
利率调整会影响资金在不同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利率上升,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价格通常会下降,因为新发行的债券利率更高,旧债券吸引力降低。股票市场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企业成本增加,盈利预期下降,股价可能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股票市场可能因企业盈利预期改善而上涨。
通货膨胀
如果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提高定期存款利率可以吸收过多的流通货币,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在经济衰退或通货紧缩时期,降低利率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活动,缓解通缩压力。
国际经济
一国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调整还会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较高的利率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本国货币的需求,从而影响汇率。反之,利率降低可能导致资本外流。
实际案例分析:美国银行业的经验
以美国银行业为例,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的升息及国债期限利差收窄周期,通常伴随银行业整体净息差(NIM)上升;而在降息及国债期限利差扩大的周期,NIM下降。这种变化主要源于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后进行了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增加了核心存款占比,同时增加了短期和浮动利率资产的配置。这些调整使得银行业在升息周期中更能保持较高的净息差,而在降息周期中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结语
存款利率调整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对消费、投资、金融市场、通货膨胀和国际经济等方面都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利率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存款利率调整将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