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嫦娥六号成果“上新” 为验证月球岩浆洋假说补上“拼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嫦娥六号成果“上新” 为验证月球岩浆洋假说补上“拼图”

引用
1
来源
1.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5-02/28/content_OVBNWRSW5M.html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首次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为月球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证据。这一重大发现于2月28日凌晨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图1 A. 嫦娥六号着陆区,B. 嫦娥六号中的玄武岩岩屑,C. 嫦娥六号着陆器。研究团队供图

月球岩浆洋假说是解释月球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理论之一。该假说认为,月球形成初期曾呈现为全月范围的岩浆海洋。随着岩浆洋冷却结晶,较轻的矿物上浮形成月壳,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月幔,残余熔体则形成月壳和月幔间的克里普物质层。

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月球正面,缺乏月背的直接证据。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填补了这一空白。研究发现,嫦娥六号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其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研究还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

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取得了以下重要发现:

  1. 月球背面也存在克里普物质层
  2. 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表明月球形成初期应存在全月尺度的岩浆洋
  3. 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玄武岩中铅同位素的演化路径不同,表明月球的不同区域在岩浆洋结晶后演化过程存在差异
  4.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事件可能改造了月幔的物理化学性质

这项研究成果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先期研究系列重大成果之一,也是国家航天局开展有组织月球样品科学研究的首次实践。未来,国家航天局将继续组织好月球样品科学研究,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探月科学成果。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