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千年道观的历史沿革与开放时间
北京白云观:千年道观的历史沿革与开放时间
北京白云观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外白云路东侧,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初名天长观,历经多次重建和更名,现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观内藏有《正统道藏》、老子坐像及赵孟頫书法石刻等珍贵文物。目前对外开放时间为每日08:30至16:30,门票仅需10元,全年适宜游览,建议游玩时间约2小时。
历史沿革
白云观始建于唐代,初名天长观,是玄宗奉祀圣祖玄元皇帝老子的圣地。金世宗时期,白云观得到大规模扩建,更名为十方大天长观。金末时期,白云观重建为太极宫。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敕命重修,以邱祖殿为中心进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三宝”包括明版《正统道藏》、唐代石雕老子坐像以及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此外,观内还保存着许多明清时代的碑碣,如清康熙、乾隆的御笔碑文等。
开放时间
白云观的开放时间因季节有所不同:
- 秋冬时间段(10月1日—次年4月30日):每日8:30至16:30,其中16:00停止售票,16:30清场。
- 春夏时间段(5月1日—9月30日):每日8:30至17:00,其中16:30停止售票,17:00清场。
实用信息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观街9号
- 门票:10元
- 交通:可乘坐地铁4号线在白云路站下车,或乘坐公交56、65、78、320、337、387、423、456、465、477、489、527、537、608、612、653、685、695、717、732、740、741、751、817、858、967、968、969、974、977、992、特19、特5、特6、特8、快速公交4线等线路在白云观站下车。
文化价值
白云观作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的重要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的美誉。观内建筑布局严谨,分为中、东、西三路及后院,包含数十处景点,如照壁、牌楼、玉皇殿、邱祖殿等,规模宏大且古色古香。每年正月,白云观还会举办热闹的传统庙会,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白云观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
白云观的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其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这种布局独树一帜,引人遐想。据白云观建置沿革记载:元末长春宫原殿宇再次衰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时敕命重修,以处顺堂(即今邱祖殿)为中心进行扩建,始定现在的规模。重修时保留了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因此形成了今日所见的格局。换个角度来看,这种种做法也能反映道教顺乎自然的处世态度。
《内经图》体现道家在修炼过程中天人合一的观点,延年益寿,力图实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修真图》、《内经图》为白云观镇馆之宝。
因观内文物众多,1979年,白云观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图吉利,白云观内一些石刻已经被摸得油亮油亮的。
白云观建筑群殿宇恢弘,景色清幽,集南北宫观、园林特点于一身,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道观,观还保存着许多明清时代的碑碣。
白云观作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的重要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的美誉,是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学院所在地,也是北京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