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源地——苏州:三大饮食文化之苏帮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源地——苏州:三大饮食文化之苏帮菜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221133108_100023122

苏帮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苏菜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南甜”风味闻名于世。从公元前514年“太湖炙鱼”的诞生,到清代乾隆皇帝赐名“天下第一食府”,苏帮菜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用料讲究、制作精细、浓油赤酱的鲜明特色。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苏帮菜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其独特魅力。

历史渊源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源地。苏帮菜顾名思义就是苏州本帮菜,是苏菜中苏锡菜的一个组成部分。

苏帮菜历史悠久,据说苏州城公元前514年的诞生就和“太湖炙鱼”即苏式熏鱼有关,到今天已发展成特色鲜明的地方菜系。姑苏美食从“炙鱼”始不是偶然的。苏州自古“擅三江五湖之利”。“三江即入,震泽底定”。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及其邻近水域,为苏州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食资源,尤其是鱼资源。

史载专诸“炙鱼”即学自太湖。阖闾“治鱼为脍”劳师,“吴人作脍者自阖闾之造也”。苏州“炙鱼”和“鱼脍”为美味久矣。“鱼鮓”也是古吴的美味。晋时,苏州人陆机饷中书令张华以“鱼鮓”,竟被张华称作为“此龙肉也”(《晋书·张华传》)。五代时,苏州的“玲珑牡丹鮓”更是开我国工艺造型菜之先河。如今苏州众多的鱼类菜肴中,无不可以找到古“炙鱼”.“鱼脍”.“鱼鮓”的影子。

据《吴越春秋》:阖闾出海征战归来,思海中所食鱼,但是鱼已被司厨者曝干,吴王亦索食之,味甚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这就是我国‘鲞’(干鱼)的由来。

魏晋时期

魏晋时,颇珍鲈鱼,尤其是张翰为思鲈鱼莼羹而辞官归吴,此后鲈鱼更是声名大振。这鲈鱼之乡就在苏州吴江长桥。相传该桥一侧鲈鱼四鳃,另一侧为三鳃。南朝隋唐时号称“一时珍食”、“东南佳味”的鲈鱼脍都是指那一带的鲈鱼。宋时在该地建有“鲈乡亭”。

宋代

原来南人菜咸而北方菜甜,江南进贡到长安、洛阳的鱼蟹要加糖加蜜。南宋迁都之后,北方的甜味饮食对苏帮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很多小吃,如小笼包、汤包、馄饨均源自北宋首都开封,经过杭州然后传至苏州。苏州本来偏咸的口味一下子改成了偏甜的口味。苏帮菜今日的嗜甜,由此而滥觞。

明代

元末明初,苏州人韩奕所写的饮食专著《易牙遗意》中,明确提到用盐的就有33种,占到67.35%,而用糖的只有7种,仅占14.29%。可见在古代苏州人的饮食生活中,盐的地位要远远大于糖。

清代

清代苏菜流行于全国,据杭州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苏州作为十大菜系之一,和今天文明的川菜并列。

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尝到江南美味后,非常高兴,赐名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清中叶苏州虎丘三山馆饭店能供应140多种菜肴和近30种点心,其中鸭子就有火夹鸭、海参鸭、八宝鸭、风鱼鸭、汤野鸭、汁野鸭等14种做法;鱼有参糟鱼、剥皮黄鱼、斑鱼汤、黄焖着甲等16种花样;鱼翅菜有7种……它们是该店厨师们的根据 “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的烹饪原则,结合各种原材料的特点,再加上自己独特的手艺创制出来的,而三山馆则以这些名菜饮誉江南。

现代

苏帮菜正以新的面貌在市场上展示风采。大量本地菜如姑苏卤鸭、蟹粉豆腐、腌笃鲜、百叶结烧肉、银杏 菜心等经过精工细作后被引入高档宴席。

阳澄湖和太湖所产的大闸蟹、太湖三白、水八鲜、长江里的“江鲜”、众多河里所出产的“河鲜”等苏州特有的物产,通过创新做法,如太湖白鱼用虾子蒸,菱肉、藕片、白果与鲜鸡头米炒的“水乡四宝”,用桃树上的胶烧的“桃仁羹”,猪肠和猪肺煨成的“肠肺汤”等等,这些菜在今天已是苏州的新招牌菜。

菜系特点

苏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州菜作为苏菜中苏锡菜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南甜”风味,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苏式招牌菜

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蟹粉蹄筋、清溜虾仁、氽糟、母油整鸡、雪花蟹斗、樱桃肉、

酱汁肉
薰鱼、(鱼巴)肺汤、三件子、密汁火方、暖锅、枣泥拉糕、姑苏卤鸭、蟹粉豆腐、
腌笃鲜
百叶结烧肉、银杏菜心、碧螺虾仁、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
万三蹄、金香饼、三套鸭、苏式酱肉和酱鸭等。

碧螺虾仁


南太湖淡水嫩河虾,配苏州特产碧螺春茶叶,清熘而成。此菜茶香清醇,虾仁鲜滑,令人回味无穷。

松鼠鳜鱼

采用有太湖石斑之称的太湖鳜鱼加以精细刀功刻花而成。经油炸、淋汁后吱吱有声,形似松鼠,经道光皇帝御笔赐名而得,乃江南最为著名松鹤楼的佳肴上品。

太湖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刀鲚,宋代苏东坡称为“银刀”,又名湖鲚其他地区也有称为凤尾鱼或烤子鱼。鲚鱼,体侧扁,腹稍润、尾细长,银白色;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太湖白虾


亦称脊尾白虾。素有“太湖白虾甲天下”之说。太湖白虾形状与其它淡水虾别无二致,白虾色白壳薄,通体透明。《湖州府志》载:白虾,出太湖,色白壳软,而味鲜。白虾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民间美食者喜用白虾制成醉虾,别有一番风味。

阳澄湖大闸蟹

又名金爪蟹。产于阳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章太炎夫人汤国梨有“不知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在苏州”。

叫化鸡

又称黄泥煨鸡。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化子,沿途讨饭流落到常熟县的一个村庄。一日,他偶然得来一只鸡,欲宰杀煮食,可既无炊具,又没调料。他来到虞山脚下,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带毛涂上黄泥、柴草,把涂好的鸡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鸡熟,剥去泥壳,鸡毛也随泥壳脱去,露出了的鸡肉。约100多年以前,常熟县城西北虞山胜地的“山景园”菜馆根据这个传说,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创制此鸡。

苏帮菜食街


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李公堤、凤凰街等,碧凤坊、李公堤为中国餐饮文化名街。“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