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难懂的方言,潮汕话究竟有多特别?
作为我国最难懂的方言,潮汕话究竟有多特别?
潮汕地区有丰富的海产品,“巴浪”“蚝”“沙尖”“薄壳”“胡溜”“墨斗”“车 白”“淡菜”“青脚”等。
潮汕的女性长辈们擅长做“粿”, “粿”是用米饼皮包着各种馅料的一种潮汕特色小吃,种类繁多,逢年过节十分常见。
潮汕有8000年以上的人类生活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拜老爷、营老爷是大部分潮汕民俗活动的必备内容,是潮汕民众心中的精神寄托,人们以此祈求国泰民安、消灾迎福。潮汕文化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不仅流行于本土,还流行于海外潮人社会。
潮汕话,过去称为“潮州话”,现一般称作“潮汕方言”,简称“潮语”,属于闽方言。
潮汕方言属于汉语闽方言的闽南次方言,学术界称为“粤东闽南方言”,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从词汇上看,潮汕方言对普通话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还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广东省三大方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中,潮汕方言是最难听懂也最难学习的。潮汕话一共有8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保留了中古汉语“四声八调”的声调格局。
这种声调格局加上复杂的韵母系统和连读变调规律,常常使学习者望而生畏。客家人把潮汕话称为“学老话”(实际应该是“福佬话”),笑称这是“学到老都学不会”的方言。
在潮汕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多义字,这些字的读音因意义、用法或习惯而约定俗成,不可随意改变。造成多音的现象有诸多因素有:
借用外来词。在潮汕方言中有不少外来词,这些词大部分是用潮汕话来读的,但也有一些词连同它的词源地的语音也借了过来,成了一种特殊的读音。
例如,20世纪30年代以来潮汕方言中增加了不少外语音译的借词,如“旅行箱”称为“甲毕”(来自泰语kakpik),“饼干”称 为“罗的”(来自马来语roti),“马铃薯”称为“甘筒”(来自马来语kentang),“沙茶”(来自印尼文“SATE”)。还有“过番”“侨批”“番客”“番邦”“番薯”等融入过番文化的词汇。
另外的例子还有“磨羽”和“沙茶”。它们都是由东南亚的潮籍华人带入潮汕方言的外语借词。“磨羽”是借字,取音不取义,但音受马来语(词源)ba-u而改变。
“沙茶” 中的 “沙” 也是借词, 潮汕方言读[sua-i] , 而 “ 沙茶” 中读为[sa-i],是文白异读, 受马来语sate的影响而成。
文白异读。潮汕方言大量的字有文白两读。文白异读中有一些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在不同的词中,词性不同,作用不同,语音随之也不同;
有些字由于在不同的词语中所表示的意义不相同,字音也跟着不同了。
其他方言影响。在潮汕方言中,有些字直接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有了某方言的读音,并在一些词中固定了下来。
训读。在潮汕方言中有一些多音多义字的多音现象是由于所谓张冠李戴的训读造成的。
字形类化。有些形声字由于受到声旁的影响而造成误读,并已被人们所接受。
受古代特殊读法影响。古籍中的一些国名、 人名、 称呼等在潮汕方言中有某特殊的读法。
在潮汕方言中,一些词的用法、意义及搭配有区别。比如,量词【粒】在潮汕方言中可以与体积较大的物体如“橙子”搭配---一粒橙子,这在普通话中是不合规范的。当然,【粒】还可以与“米”搭配为“一粒米”,但并不表示普通话中的“一颗米粒”,而表示“一袋米”,属于搭配的差异。
【众生】普通话里指 “一切有生命的”,是佛教用语,潮汕话中却仅指畜生,义域更窄。
【房】在普通话中指整个房子,是整体概念,在潮汕方 言中却仅指单个房间,是局部概念,义域更窄。如果要指称 整个房子,潮汕人会用“厝”来表达。
特有词汇
【沙茶】一种酱料的名称,这个词汇属于舶来品,来自 印尼文“STAE”,是早期下南洋的先辈们往来于马来西亚、 印尼与潮汕地区时引入的词汇,如今沙茶酱已成为潮汕地 区家家户户吃火锅时必备的蘸酱。
【工夫茶】是潮汕人饮用茶叶、器皿以及饮茶习俗、泡茶方法、品茶艺术和 礼俗的总称。既是日常饮料,也是接待客人的一种日常礼节。
大头好亮=好面子
鸟叻=八卦
鸟称=牺牲
激心=伤心
恭过水蚊(恭过只鸭)=头脑混乱
堵吾兑=受不了
卖莫=不错
激血=生气
啦蹼哩奥=炫耀
吐屎吐血=说话没有根据
个元两粒=白痴
浪险=厉害
过如(趣味死)=有趣
泰哥拍作咪=破罐破摔
晤大浪事=没什么大不了
萨做是=自以为是
张够有影有迹=装得很象真的
搭正=刚刚
剁鸡=嫖妓
恶性=厉害
依喃=他们
喃=我们
妻姨=不漂亮或者脏
小李=害羞
无变=没办法
后生=年轻
猴玲青兄=慌慌忙忙
潮汕是中国最著名的侨乡之一,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逾千万潮汕籍海外华人华侨。自唐代开始,潮汕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
明、清以来,潮汕人漂洋过海、外出谋生者络绎不绝。潮汕人把出国谋生叫做“番”、“过番”。“过番”的历史、习俗在今天已成为过去,但语言方言却保留了“红头船”劈波斩浪的痕迹,保留下潮汕人民“过番”与侨居国人民交际及其影响的痕迹。
他们在海外筚路蓝缕艰辛创业,不仅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心系祖国,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潮汕籍侨民的频繁往来,促进了海内外文化接触和语言交流,使得潮汕侨乡的民间语言习惯中,掺杂了一些侨居国语言习惯的痕迹,形成一部分独特的方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