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狭窄?测血压时要小心!
锁骨下动脉狭窄?测血压时要小心!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自己左右手的血压存在差异?这种看似平常的血压差异,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提示。特别是当双上肢血压差值超过20mmHg时,可能暗藏风险,需要警惕锁骨下动脉狭窄这一疾病。
什么是锁骨下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狭窄是指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分出椎动脉之前的近心端发生部分性或完全性闭塞。这种狭窄会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头晕、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警惕这些症状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典型表现包括三组症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患侧上肢桡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肢体发凉、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等。
上肢缺血症状:上肢乏力、疼痛、感觉异常等,患侧上肢血压降低,与健侧相比,两上肢收缩压差异超过20mmHg。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由于虹吸作用,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段,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
如何及早发现?
及早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
双上肢血压测量:这是最简单、无创且经济的筛查方法。如果双上肢收缩压差值超过20mmHg,应高度怀疑锁骨下动脉狭窄。
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发现远端锁骨下动脉血流流速减慢以及椎动脉的反向血流,提示椎动脉窃血。
CTA及MRA:可以清晰判断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以及闭塞远端血管的情况,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DSA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可以在检查局部病变的同时进行颅内血供的详细评估。
预防胜于治疗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预防主要在于控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定期体检: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进行血管健康检查。
锁骨下动脉狭窄虽然是一种较为隐蔽的血管疾病,但通过及早发现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双上肢血压差异,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同时,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预防,降低疾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