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第一楼:百年老字号的小笼包传奇
开封第一楼:百年老字号的小笼包传奇
在七朝古都开封,有一家百年老店,以其独特的灌汤小笼包闻名遐迩,它就是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的第一楼。这家始于北宋的美食传奇,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百年传承,一笼成名
第一楼的灌汤小笼包,源自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王楼”名品“山洞梅花包子”,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20世纪30年代,第一楼创始人黄继善大师对传统工艺进行革新,将大笼蒸制改为小笼蒸制,并连笼上桌,始称“小笼灌汤包子”。这一创新不仅改变了包子的外观,更提升了其口感和风味,使其成为开封美食的标志性代表。
精良工艺,匠心独运
第一楼小笼包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选用上等猪后腿肉,七分瘦三分肥,以小磨香油、优质酱油、料酒等调味。馅料的制作尤为讲究,需要边拌边打,直至馅料能扯出长丝不断。面皮的制作更是严格,要经过搓、摔、拉、拽,三次贴水、三次贴面的“三软三硬”过程,使面团光滑筋道。每两面团只能制作5个面皮,每个包子需捏出18至24个褶纹,大小均匀,排列有序。
蒸制过程也别具匠心。夏季用荷叶铺底,冬季则用松针衬笼,既保持了包子的形态,又增添了特殊的香气。蒸熟后的小笼包不破口、不掉底、不跑汤,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
食之有道,品味非凡
品尝第一楼的小笼包也是一门学问。老食客们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食用方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口吃,满嘴香。”先用筷子轻轻夹起包子,小心移动到小碟中,然后用筷子在包子顶部戳一个小孔,慢慢吸食其中的鲜美汤汁,最后再品尝皮薄馅嫩的包子本身。这种吃法既能充分感受汤汁的鲜美,又能欣赏包子的精致外观。
名菜荟萃,美食天堂
除了闻名遐迩的小笼包,第一楼还有多款特色菜品值得一试。其中,鲤鱼焙面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组合而成,外酥里嫩,酸甜可口。三鲜汤则以鲜美的汤底和丰富的配料著称,是餐前开胃的佳选。
如今的第一楼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酒店,被国家商务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在全国拥有60多家连锁店。作为豫菜的发源地,开封第一楼不仅传承了千年美食文化,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新生。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来到开封一定不要错过这家百年老店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