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墓地价格飞涨,如何破解民生难题?
城市墓地价格飞涨,如何破解民生难题?
“天价墓地”、“死不起”、“坟地产”——这些词已经成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墓穴价格持续攀升,北京墓园平均起售价8.31万元,上海更是高达9.99万元。更令人咋舌的是,上海某墓园曾出现面积0.6平方米的三穴墓售价45.78万元,换算成每平方米单价高达76万元,是市区豪宅价格的3倍。
墓地价格为何如此之高?关键在于市场供给不足。我国的墓地主要分为公益性墓地和经营性墓地两大类。公益性墓地通常限定购买对象和范围,而经营性墓地则是为了服务城镇居民需求。由于殡葬用地审批严格,新墓地开发受限,导致供给严重不足。以上海为例,目前在售的经营性墓地仅有20余家,很多墓园已经售罄。
人口老龄化加剧进一步推高了需求。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18.7%。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对墓地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此外,殡葬行业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企业逐利也是价格攀升的重要原因。以“殡葬第一股”福成股份为例,其殡葬业务毛利率高达80%,远超房地产行业。这种高利润空间进一步刺激了墓地价格的上涨。
面对墓地价格飞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调控政策。苏州率先实施“墓地限购”政策,严禁经营性公墓跨区域销售,限制新建墓穴面积。北京、西安等地则通过增加公益性公墓供给来缓解供需矛盾。例如,北京昌平区的天寿陵园推出9800元起的公益性墓地,远低于动辄数万元的经营性墓地价格。
温哥华等地还探索了“共享墓地”模式,允许同一地点安葬多具遗体,以提高墓地使用效率。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墓地紧张的问题,但也引发了对传统丧葬观念的挑战。
从长远来看,推广生态殡葬是解决墓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树葬、花葬、海葬等环保文明的现代丧葬方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也降低了丧葬成本。例如,上海松鹤园推出的树葬服务,价格仅为5万元起,远低于传统墓地价格。
然而,转变传统丧葬观念需要时间。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政府需要在保障基本丧葬需求和推动殡葬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通过增加公益性公墓供给、规范经营性墓地价格等措施稳定市场;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生态殡葬理念,引导公众接受更加环保、节俭的丧葬方式。
墓地问题本质上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死不起”的讨论能够成为过去,让殡葬真正回归其应有的民生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