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防博物馆:甲午战争的历史见证与精神传承
威海海防博物馆:甲午战争的历史见证与精神传承
2024年8月,一场特殊的展览在山东博物馆拉开帷幕。这场名为“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的展览,首次系统性地展示了300余件/套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珍贵文物,不仅让人们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展现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辉煌成就。
这场展览的举办地——威海海防博物馆,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5年建院以来,这里就一直致力于甲午战争历史的研究和展示。博物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依托,全面修缮了海军公所、龙王庙、丁汝昌寓所等历史建筑,并辟建为展示教育场馆。
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东海屏藩——威海卫基地炮台防务展》等基本陈列,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生动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历史场景。而最新推出的“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则以创新的“革命文物+水下考古”策展思路,首次向世人全面系统展示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珍贵文物。
展览分为“归去”“来兮”“传承”三个篇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系统性汇集展出的五艘沉舰出水文物。这些文物包括船体构件、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三大类,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比如在“致远”舰遗址出水的一挺11毫米加特林机枪,以及在“靖远”舰遗址出水的37毫米哈乞开斯炮弹箱,都是首次公开展示。
为了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博物馆还推出了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比如黄冈中学海军航空实验班的研学活动,就让同学们通过参观海军博物馆、潜艇学院等场所,深入了解海军发展历程,感受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等手段系统介绍“水下考古”的诸多黑科技,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背后的科技支撑。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威海海防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民族精神的教育基地。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和互动体验,博物馆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深刻感受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沉重的记忆,它打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刻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但正是这段历史,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意识,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威海海防博物馆通过展示这段历史,不仅让人们铭记过去,更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如今,威海海防博物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观众超过百万人次。它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