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历史文化街区:百年报馆街的新生
上海新闻历史文化街区:百年报馆街的新生
在上海市中心,有一条承载着中国新闻业百年记忆的街道。这里曾是《申报》、《新闻报》等重要报纸的发源地,见证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如今,这片被誉为“新闻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焕然一新,成为展现上海城市文脉的新地标。
百年报馆街的前世今生
这片街区的前身是望平街,位于今天的山东中路。从福州路口至南京东路短短200米的范围内,曾聚集了上百家报馆。1872年,被誉为“近代中文第一报”的《申报》在这里创刊,开启了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先河。此后,这里成为了中国新闻人的精神家园,记录着国家的变迁和时代的脉搏。
核心建筑:申报馆与解放日报大厦
申报馆旧址位于汉口路309号,这栋五层的近代欧式建筑见证了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时刻。1949年5月28日,随着上海的解放,《申报》停刊,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这里诞生。如今的申报馆旧址已变身网红咖啡馆,但其历史价值依然熠熠生辉。
解放日报大厦则矗立在不远处,两座建筑隔街相望,仿佛诉说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虽然解放日报已经迁至闵行区的新址,但这里依然是上海新闻文化的重要地标。
焕新升级: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2024年,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街区迎来了新生。上海报业集团与黄浦区外滩街道联手,将这里打造成为“新闻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入口处设置的历史地图,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百年沧桑。解放源一侧的机械互动装置,生动展示了报纸发展的历史沿革。汉口路上的旧改地块,外墙绘上了“申报月刊”等报史图画,让过往行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新闻史。
最引人注目的是“新上海·十天”特展。展览精心选取了上海解放75年来的十个重要时刻,通过图文报道和新闻影像,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从解放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再到新时代的蓬勃发展,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上海这座城市的传奇故事。
未来展望:打造人文新地标
根据规划,未来的新闻历史文化街区将更加精彩。山东中路将改造为限时步行街区,申报馆小广场和汉口路南侧步行街区也将相继落成。这些改造不仅将提升街区的游览体验,更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空间。同时,街区还将增加口袋公园等便民设施,打造全龄友好社区空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认为,百年报馆街是上海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最重要的记忆之一。通过挖掘和展示这段历史,将让更多人在过去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上产生更多新的历史记忆。
从望平街到新闻历史文化街区,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的百年沧桑。如今,它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是一个可供游览的文化地标,更是一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