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囤货:预制菜真的不健康吗?
双十一囤货:预制菜真的不健康吗?
随着双十一的到来,不少消费者开始囤积各种商品,其中就包括方便快捷的预制菜。然而,关于预制菜是否健康的讨论一直存在。专家指出,虽然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营养素流失,但如果合理搭配和选择,依然可以保证膳食质量。那么,在这个双十一,你是否会加入预制菜到你的购物车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预制菜的营养成分与新鲜食材相比如何?
预制菜,作为现代生活快节奏下的便捷饮食选择,指的是经过预先加工、切割、烹饪或处理后的蔬菜、肉类、豆类等食材。这些食材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预加工步骤,最终被包装在一次性餐盒或袋子中,以供消费者直接烹饪或食用。
有研究表明,冷冻蔬菜对比市场上经过长时间常温运输储存的蔬菜,营养流失更慢。广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刘小玲也指出,从营养的角度,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原料来源、加工方式都有关系,不同食品以及不同的营养素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不能简单地说现炒更营养。
澳大利亚注册临床营养师于雪霏博士表示:“实际上预制菜营养方面的流失,用一个简短的回答来说,它可能不会比我们家庭的制作的一些菜流失得更多。”她指出,一般食物营养价值的流失都是因为暴露在高热、光照或者氧气中导致的,冷冻食物反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价值。“所以预制菜经过热加工处理,流失的营养素一般主要是蔬菜里的维生素和少量的一些矿物质,它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其实流失得并不多。”
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会流失哪些营养?
预制菜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会有所流失,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此外,预制菜中的添加剂和防腐剂需要肝肾代谢,长期食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影响其功能。长时间储存的预制菜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患癌风险。预制菜中往往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糖分,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肥胖。
如何健康食用预制菜?
为了保持健康,建议适量食用预制菜,并多吃新鲜、自然的食物。为了确保预制菜的营养均衡,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 选择预制菜时的注意事项
- 查看营养成分表:在购买预制菜时,务必查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了解其所含的热量、脂肪、钠、糖和蛋白质等信息,以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每餐尽量将脂肪控制在10克以内,钠控制在800毫克以内,避免选择钠含量≥800毫克/100克的预制菜。
- 避免过多添加剂:选择少添加剂的预制菜,尽量选择市场上注重健康的品牌。
- 选择低热量和低盐食品:对于想要控制体重或者注意健康的人来说,选择低热量和低盐的预制菜尤为重要。
- 选择新鲜食材制作的预制菜:确保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 食用预制菜时的建议
- 配合均衡饮食:预制菜虽然方便,但并不完全能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求。在食用预制菜的同时,也应该结合其他食材,例如蔬菜、水果、谷物、蛋类等,以保证饮食的均衡。
- 控制食用量:避免食用过多的预制菜,尤其是那些可能过于油腻或者过咸的菜品。
- 多样化食用: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预制菜,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 加热适度:对于需要加热的预制菜,注意适度加热,避免过度加热导致营养价值的损失。
- 不宜频繁食用:尽管预制菜方便快捷,但并不适合频繁食用。过多食用可能对身体健康不利。
- 其他建议
- 注意荤素搭配:尽量选择有肉有菜的菜肴,或者单独加多一份绿叶菜。
- 避免油大的烹调方式:尽量避免选择那些油盐含量过高的预制菜。
- 自带蔬菜和杂粮:如果预制菜的蔬菜种类有限制,可以自带一些方便的蔬菜,如生菜、黄瓜、圣女果等,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同时,可以搭配一些粗粮,如烤红薯、煮玉米等,增加粗粮的摄入。
通过遵循以上建议,可以更好地实现预制菜的营养均衡。在双十一期间,如果你打算囤一些预制菜,不妨参考以上建议,选择正规品牌,注意营养搭配,让预制菜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记住,再方便的食品也无法替代新鲜食材的营养价值,保持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