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从中国节日到世界文化遗产
春节:从中国节日到世界文化遗产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春节”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这一消息不仅让中国人倍感自豪,更让全世界看到了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追求,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岁首祈年祭祀,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从岁首到春节:千年文化的传承
春节的名称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变化。先秦时期,它被称为“上日”、“元辰”或“朔旦”;汉代以后,又被称为“元旦”或“元日”。直到1914年,农历正月初一才被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习俗的演变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夏商周时期,春节以农作物丰收后祭祀神灵和庆祝为核心;汉代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年,官方举行朝会,民间祭祖拜亲;唐宋时期,春节成为全民欢庆的节日,增添了守岁、放鞭炮等娱乐性习俗;明清时代,春节活动更加丰富,如鳌山灯会、逛庙会等,皇家也会举办宴会和赏灯活动。
与时俱进:春节文化的现代传承
进入现代社会,春节习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以北京地坛庙会为例,自1985年恢复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36届,最多时参与人数超过百万人次。庙会不仅强化了“年味”,也促进了各种商品交流、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重要平台。
同时,春节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不断扩大。据统计,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目前,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走向世界:春节文化的国际影响
春节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德国柏林,新春庙会吸引大量当地市民和游客参与;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中国新能源车巡游成为春节庆祝活动的新亮点;在西班牙马德里,中西文化融合的春节晚会赢得观众赞誉。
春节文化之所以能获得 worldwide 的认同和欣赏,是因为它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正如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所说:“春节成功申遗有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它不仅是一个庆祝新年到来的时刻,更是一个全面而生动地诠释宇宙间和谐共生、新旧更替有序、生活丰俭相宜、个人内心平和、家庭和睦美满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综合载体。
春节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
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审议春节申遗时所强调的,春节为全球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春节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架起了一座文化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