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生态保护与绿色旅游的完美融合
千岛湖:生态保护与绿色旅游的完美融合
近日,参加2024“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的外国记者们走进杭州千岛湖景区,共同探索中国绿色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与自然保护成效。千岛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生态保护理念吸引了全球关注。通过多年的生态保护措施,这片拥有1078座岛屿的人工湖从“一湖独秀”成功转变为中国湖泊旅游标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示范。
千岛湖的生态保护之路
千岛湖的生态保护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杭州市创新性地建立了特别生态功能区,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和《千岛湖环境质量管理规范》,确立了“出境断面始终Ⅰ类、生态环境全国一流、全市第一”的生态保护目标。
在生态修复方面,千岛湖实施了多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严格控制临湖地带开发强度,科学保护湖岸线、山脊线和天际线。目前,千岛湖自然岸线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有效的陆域污染拦截带。
为减少污染,千岛湖实施了农业、林业、工业、生活四个污染防治方案,打造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取缔湖区砂场81处,整治网箱养殖2728亩。同时,通过科技支撑,建成湖库类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创新开发“秀水卫士”全域智治平台,为千岛湖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绿色生态旅游的创新实践
千岛湖不仅注重生态保护,更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23年,千岛湖推出“五个之城”旅游新品牌体系,以“运动之城”为龙头,聚焦“车轮”“水上”“路跑”三大核心赛道,构建体育赛事生态圈。同时,发展“艺术之城”“啤酒之城”“鱼子酱之城”和“爱情之城”,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这一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千岛湖接待游客1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46.1%,实现旅游总收入173.2亿元,同比增长28.1%,均创历史新高。在浙江省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绩评价中排名第一。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通过持续的保护和治理,千岛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从2009年的Ⅱ类提升至2022年的Ⅰ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著降低。2022年千岛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8.9,达到贫营养状态。湖区拥有植物1800余种,野生动物21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82.5%,成为国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在桂花岛上,外国记者们近距离观察到野生猕猴,这正是千岛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中旅(浙江)千岛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红介绍,千岛湖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游客产生的垃圾都会进行精细分类并运送到城市处置站,湖区和沿湖敏感地带的公厕废水则通过污水船(车)收集后集中处理,有效保护了水质环境。
全球示范意义
千岛湖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外国记者们纷纷表示,千岛湖的生态保护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这种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应该在全球推广。
千岛湖的成功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创新的实践,完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