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揭秘凤凰古城:南方长城见证千年军事防御智慧
《万里走单骑》揭秘凤凰古城:南方长城见证千年军事防御智慧
凤凰古城,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不仅以其独特的吊脚楼、青石板路和悠悠沱江闻名于世,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军事要塞。近日,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走进凤凰古城,单霁翔、周韵、唐九洲、牛骏峰及阿朵一行人,深入探访这座古城的军事防御工程,揭开其鲜为人知的历史面纱。
南方长城:苗疆边墙的前世今生
凤凰古城的军事防御工程,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南方长城,又称为苗疆边墙。这条横亘于湘西崇山峻岭之中的军事防线,全长约430余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它的修建始于明永乐年间,历经明清两代不断完善,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与冲突的复杂历程。
南方长城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据史料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年),湖广都指挥谢凤倡修屯堡,拉开了边墙建设的序幕。此后,明宣德五年(1430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等时期,边墙不断延伸和加固。至清嘉庆年间,凤凰厅同知傅鼐对边墙进行大规模重修,使之成为一道坚实的军事屏障。
巧夺天工的军事防御体系
南方长城的防御体系堪称巧夺天工。现存墙体88段,总长12944米,墙体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线分布着营汛遗址60处,屯堡26处,关卡20处,碉楼335处,构成了一道严密的军事防线。
城墙的建筑工艺令人惊叹。墙体采用青石板砌筑,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中段设有方形炮台,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海拔达688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再用人工搬运至山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毅力。
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传承
南方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的征服与统治,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0年4月,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教授考察凤凰古城时,确认苗疆边墙就是南方长城,并指出其完全应该属于中国长城的一部分。2011年11月,南方长城以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的名义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凤凰古城的街头,仰望那历经沧桑的城墙,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勇气。《万里走单骑》节目组的探访,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座古城,不仅看到了它的浪漫与诗意,更感受到了它作为军事要塞的雄浑与庄严。凤凰古城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守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