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历史沿革——(明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历史沿革——(明清)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0/15/253213_1133642910.shtml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历史沿革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北京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从明朝永乐年间迁都至今,北京城的布局、规划和文化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1367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占大都城。将大都城改名为北平府后,设立了北平布政使司。他的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平。1402年,朱棣策动靖难之役,成功政变,夺取了帝位,称明成祖。

朱棣认为北平是“龙兴之地”,所以在永乐元年即下诏升北平为北京,改称顺天府,同时决定迁都北京。虽然自1406年开始备料,但直到1417年才开始动工。经过十五年的建设,永乐18年(1420年),宫殿初步完工,次年,明成祖就正式迁都北京。

明代北京城的设计者。一种说法是越南人,阮安。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明史. 宦官传一 .阮安》:“阮安 有巧思,奉成组 命营 北京 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xie】,目量意营,悉中规则,工部奉行而已。”

另外一种说法:当时,为朱棣营造北京城和紫禁城的工匠不计其数,但在史料中有名有姓的只有4人。紫禁城盖好了,明成祖朱棣很高兴,要给这4人封赏,3人当上了“造匠长班”相当于二品官员。惟有一个叫马天禄的有官不做,他说,当官一辈富,经商辈辈富。他将自家的家兴隆木厂(后在民国年间改名为恒茂木厂),渐渐做出了名堂。

明朝这次筑城有两个重大改变,一是把城墙的范围向南移,又把南城墙向南移二里多。一百三十多年后,又在南城墙外增筑了外城;二是修建了紫禁城。紫禁城外修建了皇城,皇城之外是宫城。


紫禁城的位置并不与元代宫城位置重合,它向南移了约有500米。在城墙周围又开凿了护城河,也就是现在的筒子河。

明朝的内城规模宏大,街市繁华,设计有序,人口众多。北京城共有36坊,其中内城28坊,外城8坊,分属东西南北中五区管辖。内城的坊巷也是继承了元大都格局。

清顺治元年(1644年),在多尔衮的动议下,福临在北京即皇帝位,下诏定都燕京。清朝虽然沿用了明朝的皇城规制,内城改驻八旗军。汉人皆迁移至南城,实行满汉分治。

清朝对北京城的改变大部分都是微调而已。他们首先更改了部分宫殿和城门的名称,将三大殿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分别更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将大明门更改为大清门等。他们还改进了道路,将朝阳门至通州、广宁门至大井的陆路改为石路,城内各大仓间的道路也悉数铺石,将道路质量推进了一大步。在晚清时期,还在城里增加了铁路、自来水、电灯、邮政等现代文明的设施和机构,开始了北京的近现代化的进程。

因为清朝未在皇城的修建上花费力气,而随着国力强盛,尤其是在康、雍、乾盛世时,就斥巨资在园林建设上,在海淀附近先后修建了著名的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万寿山静漪园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遭受深重灾难,大批文物珍宝被劫掠,给中国人们留下了永远不可泯灭的民族遗恨。今天的圆明园遗址,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