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生成性AI与艺术创作的版权保护新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生成性AI与艺术创作的版权保护新挑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6506

生成性AI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艺术创作的面貌,同时也给艺术家的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Glaze和Nightshade两款工具,以帮助艺术家保护其作品的原创性,防止AI的无偿使用。随着AI技术的普及,艺术创作者的权益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版权法律和伦理方面。

生成性AI对艺术家生计的影响

2024年1月17日,Dani Di Placido在《福布斯》上发表了一篇关于AI生成艺术的文章,探讨了这一技术所引发的广泛争议。尽管生成性AI(如ChatGPT、Midjourney和Dall-E)在艺术创作中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但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导致公众对其产生强烈反对。生成性AI的实用性受到质疑,尤其是在版权问题上引发了多起诉讼,艺术家们并未被告知其作品被用于训练这些模型。即使法院支持这些技术,实际应用的价值也令人怀疑。

生成性AI的能耗极高,且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数据标注,以避免生成无意义的内容。Di Placido指出,AI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对搜索引擎造成负担,未来的孩子们将难以理解为何我们在气候危机时期仍然如此浪费能源。此外,生成性AI的出现并未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艺术家们乐于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创作,而AI的介入却使得他们的技能被贬值。AI生成的艺术作品往往缺乏深度和独特性,无法与人类艺术家的创作相提并论。

技术解决方案:Glaze和Nightshade

在这一背景下,赵教授和郑博士开发的Glaze和Nightshade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保护手段,也为整个创意产业的未来提供了希望。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创作者的权益保护显得愈发重要。艺术家们需要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无偿使用,而Glaze和Nightshade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技术解决方案。

艺术创作者的适应策略

艺术创作者也在积极寻找适应生成性AI变化的策略。例如,许多艺术家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NFT(非同质化代币)技术进行销售,从而确保作品的独特性和所有权。此外,一些艺术家还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新的创作工具,以便在生成性AI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这些策略不仅帮助艺术家保护自己的作品,也促进了他们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版权问题的复杂性

版权问题的复杂性并不仅限于技术层面。2024年2月22日,关于人工智能与版权的法律和伦理影响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纽约时报》对OpenAI和微软提起的诉讼之后。该诉讼声称,OpenAI的AI模型ChatGPT抄袭了《纽约时报》的文章,并可能损害其品牌形象。这一案件不仅是对AI内容生成的法律挑战,也是对数字时代版权法的深刻反思。

在伦理层面,AI生成的内容模糊了人类创造力与机器模仿之间的界限。关于原创性的问题,AI生成的内容往往是对已有作品的再加工,这使得传统上由人类创作的原创性定义受到挑战。所有权问题也随之而来,AI生成的作品究竟归谁所有,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难题。此外,AI可能会反映出其训练数据中的偏见,导致不公平的结果,这也引发了对AI开发伦理的担忧。

在法律层面,侵犯版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民事和刑事后果,包括赔偿金、禁令、律师费用和名誉损害等。对于重复侵权者,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惩罚,包括监禁和罚款。《纽约时报》与OpenAI和微软的诉讼提醒我们,AI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法律和伦理审查。未来的法律框架将如何适应AI技术的进步,将直接影响创作者和消费者在数字时代的内容价值观。

国际层面的立场差异

随着生成性AI的普及,技术解决方案在版权保护中的作用愈发重要。2024年11月15日,特里莎·雷在《大西洋理事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生成性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的法律和伦理问题的文章,探讨了生成性AI工具的使用及其可能带来的法律挑战。随着DALL-E、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性AI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图像创作,但随之而来的批评声也不断增加。批评者指出,这些AI生成的图像可能涉及非法和非自愿的内容,甚至可能构成知识产权的盗窃,形成一种“自动抄袭”。

美国拜登政府和七国集团(G7)均强调,版权保护是可信赖AI的基本要求,但如何界定艺术家的作品在训练这些模型中的“被盗”问题仍然模糊不清。当前的版权法规在面对生成性AI的快速发展时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和补偿的概念上。艺术的定义并不统一,哲学家们对艺术的理解各有不同,这使得一些AI艺术的支持者认为,只要被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就可以被视为艺术。然而,是否可以称之为艺术,前提是必须有艺术家存在。

在国际层面,各国对生成性AI的著作权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美国版权局仅授予“人类创作的作品”版权,而中国的草案则要求生成性AI服务和产品尊重知识产权。印度的版权法则规定,计算机生成的作品的“作者”是促成该作品创作的人。日本也在探讨人类创作者的“创意贡献”门槛。

未来展望

随着生成性AI的不断进步,现有的版权法律显然无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文章建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际间的集体谈判和共识,可能的途径包括建立国际版权集体或依托《伯尔尼公约》来为艺术家提供基本的保护。总之,生成性AI的崛起对版权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协调。

2024年4月12日,CSIS发布了一篇题为《Generative AI and Copyright Law: A New Frontier》的文章,探讨了这一新兴技术对创意产业的影响。自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生成性AI的使用和投资迅速增长,2023年的投资额达218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了五倍。生成性AI公司正在创造数十亿的收入,个人和组织每天利用这些新工具创作数百万新作品。

随着生成性AI的普及,政策制定者、技术和媒体专家以及行业领袖正在探讨这一强大新技术将如何影响商业和社会。许多观察者预计,生成性AI将对创意产业(包括电影和出版)造成冲击,版权法作为保护创作作品的主要法律框架,正受到严密审视。美国目前已有多起与生成性AI和版权相关的高调诉讼,涉及的原告包括知名作家和媒体机构。

文章指出,生成性AI的法律和伦理影响亟需探讨,尤其是在版权方面。生成性AI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受版权保护的材料,使用这些数据进行训练是否构成侵权成为争议焦点。2023年,至少有13起与生成性AI相关的版权诉讼被提起,原告包括著名作家和媒体机构。被告公司如OpenAI和Meta则主张其使用数据的合法性,并认为生成性AI为新闻行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总之,生成性AI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探讨其法律和伦理影响变得更加紧迫。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和法律专家必须共同努力,寻找促进创造力、激励创新并维护公平和问责原则的平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创作者的权益保护将成为未来法律和政策的重要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法律框架和技术手段,才能确保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深度不被削弱,进而推动整个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