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泸州分水镇:一把油纸伞的非遗传承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泸州分水镇:一把油纸伞的非遗传承之路

引用
腾讯
7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1A0396F00
2.
https://feiyi.gmw.cn/2024-07/17/content_37444518.htm
3.
https://sichuan.scol.com.cn/tfrm/202412/82865132.html
4.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402/82465554.html
5.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59467
6.
https://m.scxgl.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13
7.
https://www.chzc.edu.cn/shx/info/1052/18342.htm

2025年央视春晚小品《借伞》中,一把油纸伞串联起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演绎了一段“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这把看似普通的油纸伞,实则是来自四川泸州分水镇的国家级非遗瑰宝,承载着4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与文化记忆。

01

四百年匠心,九十六道工序

泸州分水镇油纸伞的制作技艺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传统手工艺品以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经过96道精细工序手工制成。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从选材到制作,处处体现着对品质的追求。

在选材方面,伞骨必须选用海拔800米以上阳坡生长满3年的楠竹,这种竹料结构紧密、柔韧性好;伞托和伞柄则用岩桐树、杉木树制作,保证质地坚韧耐用。工艺方面更是精细,从伞架制作到石印制版,再到糊裱、网边、上油、穿线,全部依靠纯手工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分水油纸伞独创的“伞斗满穿”绝技,以及石印画伞面、手造纸伞面和手绘伞面三种独特工艺,在全国都属罕见。其中,石印传统工艺更是全国独有。这种工艺通过在大理石板上涂脂肪性药墨显印原稿,再用酸性胶液印刷,使图案完美呈现在伞面上。

02

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是毕家第六代制伞传人。从他的祖父开始,这门手艺就在毕家代代相传。毕六福不仅继承了祖辈的精湛技艺,更致力于将这门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布伞的普及,油纸伞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最艰难的时候,一年只能卖出五六千把伞,每把伞均价不到10元。面对困境,毕六福没有放弃,他用其他收入贴补油纸伞的亏空,坚持传承这门手艺。

转机出现在2006年,分水油纸伞被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又升级为省级和国家级非遗保护对象。毕六福带着分水油纸伞在全国媒体和展会上频频亮相,逐渐打响了品牌。

2008年,毕六福的儿子毕原绅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泸州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新一代传承人带来了新的思路,他们将油纸伞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伴手礼文化,还为多部古装剧定制道具伞,让油纸伞以全新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03

从传统走向世界

近年来,分水油纸伞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2024年2月,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欢乐春节”新春庙会上,毕六福现场展示油纸伞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驻足观看。同年7月,直径3.5米的分水油纸伞亮相成都大运会,成为各国运动员打卡的热门景点。

更令人振奋的是,由杭州匠人刘伟学与外国人克里斯合作设计的“米蓝”油纸伞,不仅登上了米兰设计周的舞台,还被拜占庭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把融合了东方非遗技艺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油纸伞,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国际观众。

如今,分水油纸伞产业已重焕生机,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这不仅是一个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故事,更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自信与活力。正如毕六福所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分水油纸伞,让这份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非遗传承下去。”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如油纸伞的故事所展现的,通过创新与坚守,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开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