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喇叭分贝超标或致耳聋!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喇叭分贝超标或致耳聋!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5亿人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其中4.3亿人存在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50年攀升至25亿,占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将有7亿人需要依赖康复服务来改善听力。
在日常生活中,喇叭分贝超标是导致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车喇叭的声级通常在105至118分贝之间,轻便摩托车及功率≤7kW的摩托车喇叭声级为90115分贝,而M类、N类汽车及功率>7kW的摩托车喇叭声级更是高达105118分贝。这些声音强度远远超过了安全范围,长期暴露其中极易导致听力损伤。
听力损伤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会导致耳鸣、耳闷等身体不适,还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听力下降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往往感到沟通困难,容易产生被隔离感。为了避免尴尬,他们可能会逐渐减少社交活动,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更严重的是,听力问题还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引发抑郁等心理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正确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声音大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在安静环境下,将音量调整到刚刚能听清的程度即可。
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如果必须在嘈杂环境中工作,应佩戴耳塞或耳罩。每天让耳朵在安静环境中休息一段时间,有助于缓解听觉疲劳。
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减少情绪紧张,慢性病患者要管控好病情。
注意耳部卫生: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朵,保持耳朵干燥,游泳后及时清洁耳道。
听力保护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耳朵健康,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听觉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