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从健康教育到科学管理
职业病防治:从健康教育到科学管理
据统计,每年约有30%的工作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受到职业伤害,职业病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届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活动中,一部名为《为健康负责 为职业赋能》的视频作品获得优秀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职业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广泛关注。
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王建冬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共监测重点行业用人单位30.7万家,监测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状况5300多万人次,其中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劳动者2400多万人次。监测发现,职业病危害主要分布在采矿、制造、冶金、建材等行业,40%的工业企业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职业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为健康负责 为职业赋能》视频作品的获奖,不仅体现了对职业健康教育的认可,更凸显了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的重要性。职业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劳动者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降低职业病发病率的具体措施
以石材加工行业为例,该行业主要存在矽尘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为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企业应提升自动化、机械化水平,采用湿法加工工艺或安装抽尘装置。同时,劳动者应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在煤炭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复杂,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手传振动等。针对这些危害,企业应采取喷雾洒水防尘、通风防毒、设置消声器等工程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配备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
完善职业健康管理政策
为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明确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责和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需向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并在规定的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同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还应履行疑似职业病的告知和报告义务,定期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
共同守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职业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应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劳动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职业健康检查;社会各界应关注职业健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升劳动者健康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