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村:乡村振兴的"小田变大田"模式
瓦窑村:乡村振兴的"小田变大田"模式
走进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瓦窑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整洁的村庄环境。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村庄,近年来通过创新实施"小田变大田"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还成功打造了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小田变大田":农业现代化的破题之举
瓦窑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5.6亩,人口8458人。过去,由于地块分散、经营粗放,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破解这一难题,瓦窑村在市委市政府和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创新实施"小田变大田"模式。
村党支部书记田坤介绍,村支部引导流转撂荒耕地统一给大户种植,让小田变大田,把生产要素从"一盘散沙"握成"一个拳头"。通过土地流转,瓦窑村将零散的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田,不仅解决了"人散、地散、资金散"的问题,还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主心骨"
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瓦窑村成立了徐州市田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1500余亩现代农业合作化生产基地。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党支部牵头,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户以土地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参与。
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经营,瓦窑村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合作社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实施高效种植和深加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据统计,2024年瓦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过150万元。合作社的经营效益显著,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益,还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增收和就业。
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瓦窑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稻麦良种为主,花卉林木、稻虾养殖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稻麦良种种植方面,瓦窑村与徐州洁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高效良种种植,继续收取土地租金和服务费35万元。在花卉林木产业方面,瓦窑村利用800余亩土地资源参股江苏宏日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用于花木苗圃种植,预计可分红36万元。在稻虾养殖方面,瓦窑村流转350余亩给江苏鑫汇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高效养殖,进行优质稻米深加工,每年可盈利16万元。
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的"新面貌"
瓦窑村通过环境整治和完善各项惠民措施,如道路建设、路灯安装、医疗保障等,成功入选徐州市乡村振兴综合名录村,并获得多项荣誉。
走进瓦窑村,全区域水泥道路覆盖,饮用水和污水管网铺设完毕,有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燃气管道正在铺设中,建有3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瓦窑村小街还荣获"美丽宜居乡村"称号,瓦窑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社区示范村"、"徐州市文明村"、"新沂市文明村"、"新沂市先进党组织"、"徐州市民族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瓦窑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同时,还解决了青壮年农忙时返乡帮忙的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通过土地整合和统一生产经营,瓦窑村不仅使种植成本大幅降低,还带动了年龄大的村民1200余人就近务工,增加年收入1.2万至2万元不等。真正实现了多赢局面,推动了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
瓦窑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小田变大田"模式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创新实践,瓦窑村不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还成功打造了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