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的自救之路:从2.4万亿债务到新能源汽车转型
许家印的自救之路:从2.4万亿债务到新能源汽车转型
2025年1月,中国恒大集团再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新增执行标的4.3亿余元。这仅仅是恒大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这家曾经的地产巨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2.4万亿元的负债和8000多亿元的净亏损,让恒大站在了悬崖边缘。
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展现出了罕见的决心。他提出要在2023年还清所有欠款,并通过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这家陷入困境的巨型企业。
多元化战略:从地产到新能源汽车
许家印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试图通过“买买买”的策略快速布局全产业链。2018年6月,恒大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间接获得Smart King 45%的股权,从而入主FF。随后,恒大又以9.3亿美元收购NEVS 51%的股权,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并投资上海卡耐新能源和泰特机电等企业。
许家印为恒大新能源汽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用3-5年时间,将恒大新能源汽车打造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未来三年,恒大计划在造车方面投入450亿元,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产品线将涵盖低端、中端、高端、豪华等各类车型。
内部改革与资产处置
除了布局新能源汽车,许家印还采取了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他宣布将压缩非核心业务,聚焦房地产开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恒大开始大规模出售资产,包括香港总部大楼、广州恒大足球场项目以及多个城市的地产项目,以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压力。
债务重组与法律纠纷
面对庞大的债务,许家印积极推动债务重组。2024年11月,恒大披露了针对其若干附属公司的清盘呈请及清盘令。针对天基控股的清盘呈请预定于2025年1月15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聆讯。同时,许家印本人也面临多起诉讼和债务纠纷,已被限制消费,并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未来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许家印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恒大要真正走出困境仍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新能源汽车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也使得传统业务难有起色。其次,法律诉讼和债务纠纷的持续发酵,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然而,许家印并未放弃。他仍在积极寻求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并推动企业转型。恒大物业的134亿非法占款案取得法院判决,虽然回款仍存不确定性,但至少表明企业在积极追讨损失。同时,市场对恒大物业可能引入“白武士”并完成债务重组抱有一定期待。
许家印能否带领恒大走出债务泥潭,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危机不仅考验着许家印的智慧和决心,也将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转型的重要观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