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道医济世》带你穿越历史
罗浮山:《道医济世》带你穿越历史
罗浮山,这座被誉为“岭南第一山”的道教名山,不仅以其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道教文化传承而闻名。近年来,罗浮山景区创新性地将道教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旅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型实景情景剧《道医济世》。
《道医济世》: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道医济世》以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兼医药学家葛洪及其妻子鲍姑、黄大仙等历史人物为原型,讲述了他们在乱世中如何运用自身精湛的医术拯救苍生的故事。该剧打破传统舞台的局限,采用移动式表演形式,让观众在游览过程中随时偶遇精彩片段,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实景剧场中。
该剧通过花瓣、干冰、飞纱等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舞台氛围,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春节期间,罗浮山景区还安排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如英歌舞、畲族表演、舞狮、舞春牛等,此外,还设置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答题赢好礼”、年画送顺等体验活动。
葛洪与罗浮山:一段延续千年的道教文化传奇
葛洪与罗浮山有着不解之缘。据记载,葛洪曾两入罗浮山。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葛洪受好友邀请来到广州,后因好友遭人所害而决心隐修,遂来到罗浮山栖隐学道,采药炼丹。其间,他与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成婚。两人精究医药,为百姓治病。之后,葛洪返回故里。晋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葛洪为寻求丹砂举家南下,行至广州时被刺史邓岳留下,后隐居罗浮山,炼丹修道,著述不辍,终老山中。
罗浮山的独特风物成就了葛洪。罗浮山堪称一座天然的“岭南中药宝库”。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植物多达3000种,有1600多种药用植物,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18%。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述了罗浮山丰富的中草药,“篱陌之间,顾盼皆药”。葛洪在此隐居30多年,行医采药、炼丹修道、著书立说,传下《抱朴子》《药仙》《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著作。
文旅融合:罗浮山的创新实践
罗浮山景区积极谋划从风景名胜区转化为文旅景区,并通过打造景区IP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为景区注入新的活力。当前,沉浸式体验成为重要的文旅业态之一。对于游客来说,景区既要拥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要有参与体验感强、挑战性高的体验项目。罗浮山景区在文旅项目上持续发力,在户外体验型游乐项目方面,先后引进罗浮山丛林穿越、玻璃漂流、丛林飞车、越野乐园等项目;开展形式丰富的文旅活动,如汉服巡游、红娘说媒、美食节、开笔礼、罗浮修禊等主题活动,在节假日将非遗文化融入文化表演,把舞春牛、舞龙、舞狮、畲族婚嫁歌舞等博罗非遗文化引入景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动,增设国画、太极、艾灸、香囊制作等文化体验活动,通过文旅+体验、文旅+节庆、文旅+非遗,探索打造多样化、特色化的文旅产品,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沉浸式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在罗浮山,葛洪和中医药文化是绕不开的文化标志之一。罗浮山景区不断挖掘葛洪文化内容,蓄力深入打造葛洪IP:举办葛洪文化节,邀请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罗浮山论道中医与科学;开发葛洪研学产品,相继推出“探中华文化、识罗浮百草”“青蒿素探究之旅”“葛洪治疟情景剧”等科普研学活动;以葛洪和鲍姑济世故事为主题的大型情景剧《道医济世》在今年国庆假期震撼上演……以葛洪为文化内核,罗浮山景区从文化讲座、研讨会、文学艺术创作、文化体验和文创产品等方面,展现葛洪在罗浮山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增强景区辨识度和独特性,提升旅游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链和文创产业发展。
大型情景剧《道医济世》。
景区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罗浮山文旅IP日益凸显,成为吸引游客的强大磁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独特法宝,以文旅融合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增色添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罗浮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综合营收近6000万元。接下来,罗浮山景区将坚持以文塑旅、项目带动,进一步活化利用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资源,持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