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黄桥镇中学:创新"一师一心理课"模式,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洞口县黄桥镇中学:创新"一师一心理课"模式,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一表态凸显了当前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洞口县黄桥镇中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创新开展"一师一心理课"活动,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政策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时,强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创新实践,"一师一心理课"守护学生心灵
在政策的引领下,洞口县黄桥镇中学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创新推出"一师一心理课"活动。这一活动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仅由专职心理教师承担的模式,而是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活动中,老师们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节。这种全员参与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也让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多元融合,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注重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等多方面进行融合。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心理;在体育课上,通过团队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在班会课上,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支持和成长。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家庭、社区建立联动机制,定期举办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成效显著,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通过持续开展"一师一心理课"活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也学会了更多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
教师们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洞口县黄桥镇中学的"一师一心理课"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通过全员参与、多元融合的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为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未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在健康、阳光的心态下茁壮成长,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