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一粒种子如何改变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一粒种子如何改变世界?

引用
科学网
10
来源
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444.shtm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08/content_26062514.htm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pc/content/202411/01/content_30033129.html
4.
https://sdr.cas.cn/nykj/kyjz/202412/t20241209_5042137.html
5.
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2263/2024-06/13/20240613143042904609886_1.html
6.
https://www.zgfznews.com/news.html?aid=871116
7.
https://slt.henan.gov.cn/2024/07-05/3018083.html
8.
https://portal.smu.edu.cn/swyxgcxy/info/1137/10837.htm
9.
https://www.hunan.gov.cn/hnszf/hnyw/zwdt/202409/t20240922_33459709.html
10.
http://www.hengnan.gov.cn/hnxjjjcw/gzdt/lddt/20240524/i3378474.html

2024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3周年的日子。这位被誉为“亚洲英雄”的科学家,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更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探讨他如何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01

从田间发现到世界奇迹

1961年,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学校的早稻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禾。这株足有10余穗、籽粒多达200多粒的稻株,开启了他研究杂交水稻的征程。经过不懈努力,1964年,他在观察了14万多个稻穗后,发现了第一株来自洞庭早籼的雄性不育株。这一发现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70年11月23日,是杂交水稻研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这一发现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直接推动了杂交水稻研究的进程。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组合“南优2号”诞生,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中国大面积推广。

02

改变中国:从粮食短缺到粮食安全

杂交水稻的推广,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生产格局。据统计,2010年全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5亿亩左右,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7%,总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65%。全国水稻近年来的单产是每亩430公斤,而杂交稻的单产达到每亩490公斤。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作为科技发达国家,其水稻种植面积只有2500多万亩,仅为我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1/10,单产是每亩450公斤,而我国的杂交稻单产比日本每亩高出40公斤。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水稻种植面积虽大,但亩产只有200公斤,远低于我国杂交稻的产量。

为了满足新世纪对粮食的需求,农业部在1996年立项了中国超级稻的育种计划。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是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第二阶段目标是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800公斤。这两个目标都已提前实现。目前,超级稻育种已进入第三期,亩产大面积示范目标为900公斤,这一目标也已成功实现,示范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

03

走向世界:杂交水稻的全球影响

自1979年起,中国开始在约70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种子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800万公顷,年增产粮食约1600万吨,可以多养活4000万至5000万人口。

在马达加斯加,经过10多年的推广,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达7.5万公顷,平均产量在每公顷7.5吨左右,极大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缺粮问题。杂交水稻的图案还被印在当地最大面额的纸币上,成为国家骄傲的象征。

在布基纳法索,过去水稻每公顷产量达到5吨已经是很高水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每公顷产量能够达到10吨以上,该国基本实现了大米“零进口”。

在菲律宾,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每公顷最高产量达到15吨,是当地传统水稻品种的3倍。菲律宾非常重视发展杂交稻,希望到2012年把杂交稻在他们国家发展到90万公顷,每公顷增产2吨粮食,一共可以增产150万吨粮食,达到粮食自给。

在发达国家美国,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同样展现出强大优势。美国近几年也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杂交稻,2010年的面积达到600万亩,占全国水稻面积的1/3,增产幅度达25%。

04

未来展望:农业科技的新篇章

袁隆平院士曾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他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随着杂交水稻在更多国家和地区推广,中国将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当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202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数智技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

袁隆平院士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世人铭记。杂交水稻技术不仅改变了中国,更将为全人类的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正如他所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在全球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