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从救命良药到毒品之王
芬太尼:从救命良药到毒品之王
芬太尼,这个原本用于缓解病人痛苦的强效止痛药,如今却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镇痛效力是吗啡的50-100倍,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术后镇痛和癌症疼痛管理。然而,近年来,这种药物在美国却引发了严重的滥用危机,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成为了一个复杂而棘手的公共卫生和安全议题。
美国的芬太尼危机:一场致命的公共卫生危机
美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毒品危机。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每年死于药物过量或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死于车祸(45000)和枪击(49000)的人数。在这些药物过量死亡案例中,约70%与芬太尼和其他合成阿片类药物有关。
更令人担忧的是,芬太尼的缉获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过去两年里,芬太尼粉末的缉获量几乎翻了一倍。这种高 potency 的药物不仅容易导致成瘾,还可能因为剂量控制不当而引发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中国的积极应对: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
面对芬太尼的滥用风险,中国采取了果断而有力的措施。2019年5月1日,中国正式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成为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这一举措不仅涵盖了当时已发现的100余种芬太尼类物质,还包含了可能存在潜在危害的大量异构体和衍生物,远远超出了国际公约的要求。
中国建立了覆盖芬太尼全类别、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对生产、流通和进出口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管控。所有涉及芬太尼及其前体的出口,都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并纳入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追踪系统。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禁毒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
美国的政治化操作:将责任推卸给中国
然而,在这场全球性的禁毒斗争中,美国却采取了令人遗憾的态度。美国政府试图将芬太尼问题政治化,无端指责中国是非法芬太尼的主要来源,并以此为借口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
这种做法不仅缺乏事实依据,也忽视了美国自身在毒品监管和需求控制方面的不足。事实上,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通报,自2019年9月以来,美方并未再查获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管控措施是有效且负责任的。
国际合作:应对芬太尼危机的唯一出路
芬太尼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和国际合作来解决。中国始终坚持全球共治的原则,积极推动中美两国在禁毒领域的合作。自2024年中美双方成立禁毒合作工作组以来,双方在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禁毒合作。
然而,美国的单边制裁措施不仅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还可能削弱中美双方在禁毒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大执法难度。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美国自身的危机,还会破坏全球禁毒合作的良好局面。
芬太尼问题的解决之路在于平衡分歧,加强务实合作。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强化监管的同时避免将这一问题政治化,以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途径。中国将继续秉持负责任的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应对芬太尼危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