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

引用
搜狐
7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4203432_100934
2.
http://edu.people.com.cn/n1/2024/0312/c1006-40194062.html
3.
https://edu.gd.gov.cn/jyzxnew/zxlb/gx/content/post_4459094.html
4.
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501/t20250107_2111292901_wap.html
5.
http://www.mve.cn/html/2024/zxbb-jd_1221/55842.html
6.
https://edu.gd.gov.cn/jyzxnew/zxlb/gx/content/post_4423101.html
7.
https://www.gzhu.edu.cn/info/1299/12408.htm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更是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构建科学有效的五育并举评价体系。

01

五育并举的理论基础与政策背景

五育并举的理念源于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人的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育并举的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得以创新发展,形成了五育融合的新理念。五育融合强调五育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育融合的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以及我国教育家关于教育全面性的论述。五育融合内涵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与智育融合:强调道德品质与智力发展的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体育与美育融合:注重身体健康与审美情趣的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品味。
  3. 劳动技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强调劳动教育与其它四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五育内部相互融合:在各育之间注重协同发展,打破以往孤立发展的局面,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教育格局。
  5. 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融合:在注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02

五育并举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学校积极探索构建五育并举的评价体系,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东莞理工学院:构建通识能力测评体系

东莞理工学院坚持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利用新逻辑、新体系、新理念、新方法构建基于OBE理念能力导向和五育并举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开展学生能力测评,加快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多元化、体系化、标准化发展,着力培养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校从九个标准凝练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实践智慧。根据一级目标,打造以学生能力为分类逻辑的教育体系:道德影响力、审美鉴赏力、协作领导力、认知理解力、高阶创造力、应用行动力、沟通表达力,同时对应七大核心能力目标,细化35个三级目标,遴选7位模块组长,下设35个课程单元并遴选单元负责人,明确统筹学校38个通识教育学分共计150门课程和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活动,形成了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分层养成,组织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体系,做到“目标预设、体系预设、评价预设、成果预设”四个有效预设,正向设计,反向实施。

学校探索通识能力增值测评体系,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质量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估模型,并针对学生通识能力,设计了增值评估模型,开展了批判性思维(道德影响力模块)、审美素养(审美鉴赏力模块)、心理素养(协作领导力模块)、劳动教育素养(应用行动力模块)、科学素养(认知理解力模块)、创业能力(高阶创造力模块)、英语水平(沟通表达力模块)等7个通识能力测评系列,开发通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测量工具,及学生相关能力量化考核评价标准,采用课前测、课后测的方式,通过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题库,依托相关通识必修课程,采用课前、课后测的阶段性测评,形成学生通识能力素养增值情况测评报告。

学校团队自主开发的通识能力测评工具整体质量良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目前完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审美素养测评、大学生心理素养测评、创业能力四大项目开发,使用人数共6654人,涉及23个学院、102个专业、283个班级。通过对收集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检验通识能力测评题库的信度效度,获得学校通识教育培养成效的实证研究结果。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数字化校园(简称科贸AIC)建设为契机,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升级学校治理系统,构建以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相结合的立体化增值性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全终端、全数据的一体化应用,使教育评价全面可视化。

AIC智能平台通过建成适用教师、学生、管理员、家长等用户角色的个性化个人空间,实现“一人一空间”,将教学需要的要素搬移到空间中,实现评价环境由传统到个性化、智能化的转变。对不同生源组成的课程教学,以及不同层级的选课和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开展自然班与授课班的差异化管理,实现对学生“过程性+差异性”的综合评价改革。

AIC智能平台实现所有评价数据都动态生成,能够及时反馈教师的上课情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对师生需求精准化、智能化的推送,及时提醒和预警,构建以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完成教学服务供给由需求侧到供给侧的转变。

利用AIC智能平台开设多元化社团空间,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地图”系统,系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基于德、智、体、美、劳五个模块设置的“一次奉献”“一门技能”“一本好书”等十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绘成“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自画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差异性”的综合评价改革。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过程性与差异化评价

潞河中学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口,扎实推进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等工作,在校园内带动形成了“五育”并举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学校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对“健全人格”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以“强调学生发展主体性、重视过程评价与行为养成”为评价原则,制定学校毕业生标准,并以此为契机,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校希望学生能够“男孩顶天立地,女孩亭亭玉立”,这一期望以一种具象的形式表达了学校对潞河学子的殷切期盼。为此,学校招聘形体课教师,在体育课模块中增设“形体课”内容,希望通过全面的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在外在形象、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上课与下课的铃声,是人们对校园生活最为亲切且熟悉的记忆。如今,学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铃声模式,而是逐渐融入艺术与文化的元素。艺术教研室和电教组的教师,依据学生的作息规律以及教育教学活动需求,精心挑选了多种风格的音乐曲目作为铃声。起床铃声以唤醒为主题,选用了《功夫熊猫》的电影配乐;早餐铃声主打美好愉悦之感,选取了《茉莉花》与《我和我的祖国》。学校有近400名新疆籍学生,晨检、午休及晚自习铃声选用了《青春舞曲》《达坂城的姑娘》等具有新疆民族风味的乐曲,唤起学生无尽的愉悦和美好。音乐元素与铃声的完美交融,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

为了保证这些方案得到顺利实施,学校团委定期在学生中间招募“人车分流引导”“文明食堂”“洁净校园”“暖心阅读”等项目的志愿者,在服务校园管理的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志愿服务计时。

学校目前构建了三个层次、四项特色、五个领域的初高中贯通的课程体系,既有顶层设计的基础课程、学科深化的拓展课程和创新实践的提高课程,又有项目研学、生涯指导、综合实践、对外交流四项特色课程,每项课程都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比如钱学森班深度课题研究项目,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科研资源,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潜质,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03

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

  1. 强化顶层设计: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整体规划,明确五育并举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
  2. 创新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能力的增值
  3. 融合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评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4. 注重个性化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
  5. 营造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五育并举评价体系的构建仍面临一些挑战:

  1. 评价标准的制定难度较大,需要平衡各育之间的关系
  2. 教师评价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新的评价体系
  3. 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尚需完善
  4. 如何在应试压力下坚持五育并举的导向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将不断完善。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持续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