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育部力推:综合实践活动助力小学生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育部力推:综合实践活动助力小学生心理健康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4/2024_zl03/202402/t20240227_1116989.html
2.
https://dxs.moe.gov.cn/zx/xl/525dxsxljkzt2024/?source=xl?source=
3.
https://www.xinborui.cn/article/0/
4.
https://xw.shnu.edu.cn/4e/28/c16365a806440/page.htm
5.
https://www.xljkzz.com/shijianxianfeng/list_3.html

近日,教育部发布新文件,强调在小学教学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生活情境模拟、多元活动引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开放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处世观。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还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教师们纷纷响应这一号召,在课堂内外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

01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

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机关幼儿园通过创新的家校合作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路径。该园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强调“共识共为、共建共享、共管共育”的理念,加强家园联系。同时,幼儿园还组织了“一起‘趣’赶集”劳动课程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示扎染、煎饼等技能,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与同伴和家长的互动中培养了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种家校合作模式的成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02

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

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王小春教授指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帮助个体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还能提高自信和自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交能力。运动时释放的内啡肽等“快乐激素”,能有效改善情绪状态。在团体运动中,学生需要团队协作、沟通和互动,这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体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效融合,上海体育大学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

  •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心理技能专项培训,激活其心理服务功能
  • 在体育师范专业中纳入运动干预、心理咨询等课程内容
  • 开展实证性研究,验证不同类型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 利用数字化技术精准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建立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群育联盟”

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体育教育的效果,更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途径。

03

多维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上海师范大学的“危难学生‘1+X’动态系统护航工作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工作法将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1”)与多个助人系统(“X”)相结合,通过心理中心、学院、学校其他部门、社会系统和家庭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具体来说,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了以下五个助人链:

  • 心理中心助人链:负责课程建设、危机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和平台保障
  • 学院助人链:通过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寝室长等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 学校其他部门助人链:保卫处、研工部等部门参与危机预警体系建设
  • 社会系统助人链:与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建立医教结合模式
  • 家庭助人链:编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工作手册》

这种多维度、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多维度教育体系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