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双十一购物狂欢,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2024年双十一前夕,公安部公布10起典型侵权假冒犯罪案例,涉及服装、食品、电器等多个领域,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这些案件暴露出双十一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购物平台进行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违法活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因此,在享受购物狂欢的同时,各方主体都应时刻牢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消费者:理性购物,依法维权
个人信息保护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成为消费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据统计,中消协在开展消费维权工作中发现,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个人信息问题主要集中在手机APP过度索权、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非法推送商业信息、“大数据杀熟”以及敏感个人信息的非法处理等方面。
为应对这一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同时,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理性消费,警惕陷阱
2024年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优惠套路等方面。其中直播带货负面信息23万条,产品质量负面信息13万条,优惠套路负面信息10万条。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消费者在购物时应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低价,仔细甄别商品信息,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维权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多元化的维权渠道
除了传统的12315投诉热线,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维权:
- 领导留言板:直接向当地领导反映问题,处理效率高
- 政务服务中心:企业纠纷处理速度快,服务态度好
- 国务院客户端:提供专业政府级服务,处理问题效率高
- 消费保障平台:一站式服务,全天候保护消费者权益
- 消费者协会:覆盖面广,通常7天内有处理结果
商家:合法经营,诚信为本
资质合规是基础
电商平台在开展业务前,必须确保具备相应的资质证照。这包括一般性资质如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许可证等,以及特殊行业资质如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
价格合规是关键
价格合规持续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在重大电商促销活动节日重点监管的事项。除《价格法》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出台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规范明码标价和价格欺诈行为。
具体而言,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
- 明码标价,标示与价格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
- 标价方式显著、醒目
- 标价内容真实、准确
- 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
- 折价、减价应当有合理理由
广告合规是底线
商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必须遵守《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特别是在直播带货中,主播应当对商品信息进行真实、准确的描述,不得误导消费者。
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仅是消费者的购物盛宴,更是检验各方遵纪守法意识的重要时刻。消费者要增强法治意识,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商家要诚信经营,合法促销;平台要履行监管责任,维护公平交易环境。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