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加入南沙环保行动吧!
世界湿地日:加入南沙环保行动吧!
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作为广东重要湿地之一的广州南沙湿地,近年来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南沙湿地:候鸟的乐园
随着冬季的到来,北方气温下降,大批候鸟再次回到南粤湿地。据统计,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候鸟迁徙季,广东省沿海滩涂和内陆滩涂迎来数十万只候鸟。在广州南沙湿地,黑脸琵鹭、白琵鹭、东方白鹳、勺嘴鹬等珍稀鸟类相继到来,形成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南沙湿地总面积约一万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较为有力、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这里适宜多种鸟类繁衍栖息,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鸟类185种,综合历年调查数据以及文献记载,南沙湿地总共记录鸟类200余种。每年冬季,数十万只候鸟来万顷沙的南沙湿地栖息过冬,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
创新保护:从红树林到海洋碳汇
南沙区在湿地保护方面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路径。例如,南沙区完成海洋碳汇资源调查,掌握辖内海洋碳汇情况,开展海洋碳汇开发利用路径研究,为推动红树林碳普惠项目开发等海洋碳汇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在红树林保护方面,南沙区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开展日常养护和定期养护,在滩涂外围种植海桑树、筑建堤防用于防浪,安装隔离网用于隔离垃圾,保护天然红树林,更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南沙区还通过举办“红树林科普画展”、设计海洋主题文创产品等方式,深度结合辖内红树林资源,打造海洋科普新阵地。
生态旅游:从湿地到渔港
南沙湿地不仅是一片生态保护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景区推出“春探鸟巢,夏赏荷花、秋看芦苇、冬观候鸟”四季特色游线路,并创新推出特色湿地民宿等配套,为市民游客带来新体验。
同时,南沙区还深挖渔业养殖和港口经济潜力,打造网红打卡点。例如,南沙青蟹养殖面积已达2万亩,南沙港作为华南最大集装箱单体港区,拥有150多条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众参与:从志愿者到文创产品
南沙区积极发动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开展各类环保志愿者活动。例如,坦头村分馆通过举办科普画展、设计海洋主题文创产品等方式,深度结合辖内红树林资源,打造海洋科普新阵地。2022年,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以此为基础在广州市南沙区实行“广州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至今共组织开展了超过50场红树林科普、净滩、讲师志愿者培训、主题展览等公益行动,总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含参观展览人数),其中参与净滩人数超过800人次(以亲子家庭、中小学生为主),捡拾的海漂垃圾在500kg以上(因多次小型活动未做垃圾称重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一条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丝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亮相。这条丝巾以“解救海洋”为主题,展现了人类和海洋生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其原材料正是来自南沙区的公益净滩行动。
在2025年世界湿地日之际,让我们一起关注湿地保护,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绿色家园。无论是通过摄影记录候鸟迁徙,还是参与垃圾回收等实际行动,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湿地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