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湿地:红树林里的生物天堂
南沙湿地:红树林里的生物天堂
广州南沙湿地,这片位于珠江出海口的万亩湿地,不仅是“羊城新八景”之一,更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滨海河口湿地。这里拥有广州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被誉为“广州之肾”。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出现在这片区域,使得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红树林:海岸线上的绿色守护者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之肺”。南沙湿地的红树林面积达198.18公顷,共发现红树植物13科15种,占广东省红树植物种类的62.5%。这些红树林不仅为各种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候鸟天堂:200种近10万只候鸟的越冬地
南沙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上,是重要的候鸟停歇地和越冬地。每年秋冬季节,大量鸟类从北方飞抵南沙湿地,栖息、觅食、休憩。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和白尾海雕这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最引人注目的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脸琵鹭。2024年全球黑脸琵鹭同步普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共记录到黑脸琵鹭6988只,而南沙湿地至少能清晰辨识的黑脸琵鹭数量达到了91只,与黑脸琵鹭混群的白琵鹭数量共计139只。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南沙湿地的观测纪录,也证明了这里对珍稀鸟类的强大吸引力。
从芦苇荡到观鸟台:游客的湿地探索之旅
南沙湿地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体验。从湿地公园主入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芦苇荡,随风摇曳的芦苇仿佛在诉说着湿地的故事。在观鸟区,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美丽的鸟类,从常见的麻雀、鸽子,到珍稀的鹭鸟、翠鸟,应有尽有。
除了观鸟,游客还可以乘坐游船,近距离欣赏红树林的壮观景象。红树林区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红树林的生长习性,感受其独特的生态魅力。
生态保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绿美生态典范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南沙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南沙区分局牵头组织编制了《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2-2030年)》,推进实施多个生态修复工程。2023年,南沙区在广州市首次设立红树林林长,实现红树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同时,南沙区还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省生态修复协会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绿美生态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意见。通过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南沙区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在大山乸、十八罗汉山和南沙湿地推进多彩森林、山地造林和防护林建设。
南沙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重要湿地,并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同时,湿地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建设高质量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现科研、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
这片被誉为“广州之肾”的南沙湿地,不仅为众多候鸟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更为广州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好去处。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