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最新研究:饮食调整或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细胞·代谢》最新研究:饮食调整或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最新发表在《细胞·代谢》上的一项研究再次证明了饮食调整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团队发现,无丝氨酸/甘氨酸饮食对结直肠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客观缓解率达25%,临床获益率高达90%。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进一步强调了饮食调整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的发现,与《细胞—代谢》杂志此前发表的澳大利亚临床前研究结果相呼应。该研究显示,在控制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等疾病方面,调整饮食结构可能比服用药物更有效。研究指出,营养(包括总热量和常量营养平衡)对衰老和代谢健康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三种常用糖尿病和延缓衰老药物的效果。
为什么饮食调整能够产生如此显著的效果?这与人体内复杂的营养素相互作用机制密切相关。营养学研究表明,不同营养素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例如,铁和钙同时摄入会竞争吸收,降低彼此的利用率;高剂量的铁可能抑制锌的吸收;大量补充锌则可能减少铜的吸收。相反,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非血红素铁(植物性来源)的吸收率,并部分抵消植酸对铁吸收的抑制作用。维生素D则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钙摄入不足引发相关问题。
然而,当前人们的饮食习惯却普遍存在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根据最新的人口健康调查数据显示,97.9%的15岁及以上人士平均每天摄入的水果和蔬菜少于5份。同时,加工肉类和高盐零食的消费量居高不下,分别有25.4%、51.6%和28.9%的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次。此外,35岁及以上人群的碘摄入量普遍不足,尿碘浓度中位数仅为92.7-79.8微克/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00-199微克/升的标准。
为了实现真正的营养平衡,专家建议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多样化食物选择:确保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涵盖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及大豆坚果类等五大类食物。
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选择小份量食物,保持能量平衡。
规律用餐:保持三餐定时定量,每天吃早餐,细嚼慢咽,避免边看电视边吃饭。
清淡饮食: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30克。
重视关键营养素: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D、钙、铁等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素。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正如华西医院的研究所展示的那样,科学的饮食干预甚至可以达到与药物治疗相当的效果。因此,与其依赖药物,不如从调整饮食结构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