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习惯让益生菌失效,小心避免
这5个习惯让益生菌失效,小心避免
益生菌是维持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要确保益生菌的有效性,就必须保证补充的益生菌菌株具有活性。
益生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存活和发挥作用。如果益生菌在补充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比如高温、潮湿或者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它们就可能会失去活性。然而,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可能会导致益生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到补充益生菌的效果。
温度过高
许多人在冲调饮品时都习惯用热水,而在进食时也喜欢趁热吃。这对益生菌来说却是致命的。益生菌是活菌,如果冲调温度过高会导致益生菌失去活性,从而变成死菌。无论是将益生菌冲调还是加入辅食中,都要注意温度应该在37℃以下。
饭后立刻吃
吃饭后胃酸浓度会上升,以帮助消化食物,并且食物在胃部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在这个时候服用益生菌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因为益生菌会长时间与胃酸接触。最好在饭后30分钟再服用益生菌,因为这时胃酸浓度降低,对益生菌的存活和抵达肠道更有利。
冲调后长时间放置
益生菌粉冲调后长时间放置会导致菌株因为大量接触氧气而失活。益生菌补充剂在冲调后应尽快饮用。现在很多益生菌补充剂都设计了单次服用量的小包装,就是为了避免益生菌拆封后长期接触氧气而失活。
因此,我们在补充益生菌时,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比如选择正确的储存方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保持干燥,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食用。
单次剂量分开服用
益生菌的活菌数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达到更好的补充效果,分开服用会使补充效果大打折扣,并使剩余的益生菌因接触氧气而失去活性。
和抗生素同时服用
服用抗生素后,容易导致菌群失调,因此补充益生菌是必要的。一些人为了方便起见,会同时服用抗生素和益生菌,这样会导致益生菌失活并减少抗生素的疗效。因为抗生素不能区分有益菌和有害菌。正确的做法是在服用抗生素后至少2小时再服用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以保证补充的益生菌能够到达肠道并发挥作用。最后,我们要了解益生菌并非万能。虽然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但并不能替代药物。益生菌对人体的作用涉及方方面面,目前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一旦研究得更透彻,针对特定个体群体使用特定益生菌甚至其代谢产物,将成为一种非常出色的治疗方法。
但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可以说,在绝大多数疾病中,益生菌并不起作用。
所以在使用益生菌的时候,可以把它当做一种缓解症状的尝试,看看有没有效果(可能有,但也很可能没有),或者把它当做药物治疗的辅助工具。
相比之下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对肠道健康、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证据要更加充分。这些食物中的益生元类物质还能刺激益生菌的增殖。其中的LPS泛菌糖脂质可以通过TLR4通路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激活人体小肠免疫,帮助调理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