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星河舰队》:它的争议远比它的故事更深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星河舰队》:它的争议远比它的故事更深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k.sina.cn/article_6226022546_173199092019016nn2.html?cre=tianyi&from=mil&loc=15&mod=wmil&pos=undefined&r=0&rfunc=83&tj=cxvertical_wap_wmil&tr=182&vt=4

《星河舰队》是一部极具争议的科幻战争片,它以独特的"法西斯式集体主义"思想和震撼的战争场面在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电影不仅影响了后续的科幻作品,更引发了关于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权的深刻讨论。

科幻战争片《星河舰队》一共拍过三部(动漫版不计在其中),第三部于2008年在海外上映。但论影响力,只有1997年的第一部最大,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原版小说《星际船上的伞兵》核心思想以及作者——美国科幻小说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另类乌托邦"思想:

未来全球人类在联邦的统一领导下成为"命运共同体",开疆拓土,让每个人成为集体的螺丝钉。即"不要总问国家给了我什么,要问一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也正是因为这种被西方斥之为"隐秘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连带电影版《星河舰队》在当年上映后受到过很多批评。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其成为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

首先,它对于后世的很多同类型的科幻电影及游戏有广泛的影响,包括"人族""虫族"的冲突设定。

其次,它几乎是唯一一部正面描写"法西斯式集体主义"的科幻作品,其中人物个个奋勇当先,悍不畏死,指挥官可以在情急之下命令士兵将自己击毙防止自己拖延行动,昔日军校的教官为了参加战斗不惜自降军衔以士兵身份听命于昔日的学员。

最后,它和中外前后的许多描述未来的和平、灾难影视剧不同,它以人类扬帆远航侵略其他星球作为大背景,只是因为电影主创团队担心引发争议,特地把原版小说中的"侵略外星"改为"外星虫族侵犯地球"导致主角团参军抵抗。这一点倒和早期日本版《哥斯拉》有些异曲同工——

只讲如何包围岛国,不讲为什么人家打上门来。

因此至今对于看似野蛮毫无科技含量的虫族如何运用引力将陨石砸向地球这一情节的动机,无论如何都无法令人信服。而随后当主角团跟随部队登陆外星面对虫族屠杀的细节倒可窥见"法西斯"式的行为逻辑,包括设定的军服都隐约有些二战德军的制服版式。

奋勇杀敌,纨绔子弟变身英勇战士

《星河舰队》的主旨和原版小说一样,都是描写男主强尼在战争中的成长史,或者说一个富家子弟如何成为英勇战士的过程。

电影前二十分钟表现的是一个纨绔子弟强尼在未来的地球联邦某大学里整日招猫斗狗,泡妞撩妹,而影片通过大学教授和一些志向远大的同学,时常通过言行向他展示"如何成为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思想。

此时恰逢外星虫族侵犯地球,强尼的父母在陨石流中殒命,一夜之间遭逢变故的强尼决心参军报仇,而他的女神和好友也前后从军。

这里预设了强尼参加的是星际步兵,作战方式类似海军陆战队,需要借助中型运兵飞船抵达作战地点后登陆作战。而女神服役的是星际飞行员,从等级上显然比强尼高一些,后来他的情敌——女神的驾驶员战友在食堂公然嘲笑强尼"不过是一个伞兵"招致强尼愤怒也可以佐证军队内的上下之分,如果结合如今的网络语境,"不过是个伞兵(拼音缩写SB)"倒也颇有一番趣味。至于他们共同的好友则服役于类似"盖世太保"的组织,身穿黑色风衣头戴黑色军帽,擅以特种战对付虫族。


接下来就是强尼在军校的训练和实际参加战斗的生死博弈,对于1997年的科幻电影而言,其特效和战争场面可谓宏大惨烈。数小时阵亡十万人的大手笔即刻画了人类与虫族初次交手下的无奈,也由此牵引出另一处细节:

地球联盟指挥官对此次战斗失误负责,他下台,换做另一位女元帅上台。这个过程中两个人毫无废话,且都身穿军服。通过"虫族入侵"使得观众可以看到"未来"地球联邦的政治架构,它既是军人执政,又充满了铁血荣誉。不似西方影视中常见的身穿西服的政客之间打嘴炮互相指责攻击,错了就是错了,毫不废话,换个能打的上台。

九死一生的强尼被战友们救助出来,一路上亲历战友们纷纷死去,从学校就倒追他的女孩刚和他确立恋爱关系不久也在战斗中牺牲。此时的强尼早已不是那个青涩狂浪的男孩,他也有了铁血意志,甚至对于曾经女神的慰问也只是报以"国家荣誉远高于个人生死"的觉悟式回答。

争议甚大,科幻经典未能逃过批评

在和虫族以命相搏的战争中没有"人奸",连嘲笑强尼是"伞兵"的情敌也在面对虫族首脑命丧之际对那只肥嘟嘟的大虫子说"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取你狗命",不可谓不壮烈。

在"盖世太保"好友的提示下,已经成为分队队长的强尼带领战士们深入虫巢救出被困的女神,而生擒虫族首脑的恰是当年在军校教导他的教官,影片最后以官方英雄宣传短片作为终结:

他、他和她,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至此,这部极为罕见的歌颂"舍小家保大家"的美国科幻战争片落幕,随后进入新世纪第二部和第三部陆续上映,只是在主题和背景描述上都不如第一部,只是简单地刻画人类和虫族在异星上的战斗,对原著小说里的"法西斯"式乌托邦描述略过不提。

显然第一部的争议之甚也远超二、三部,当年不少西方影评人对其的评价是"三观不正"。和同时期美女英雄战胜反派的套路相比,影片里的所有人物都在服从"国家意志",儿女情长要么悲剧收场,要么被更加宏大的价值观覆盖。有趣的是,如果把这部电影置于东方文化中反而没那么违和:

"为了集体赴死难道不对吗?"这个问题时常引发讨论,而"有国才有家"更与西方自由主义者的理解背道而驰。这里无意深入讨论两种价值观孰优孰劣,仅从作品本身切入,《星河舰队》表现出一种被很多西方人无法接受的未来设定——

地球联邦将全球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政府通过军队淘汰不合格的平民,让最优秀的人成为公民为社会服务。此外,"只有参军才有选举权"让人觉得十分"独裁"。

这种设定被认为是意识形态绝对论,而更有人认为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在挑战西方传统价值观中天赋人权和民主政治的传统。具体地说,就是对作者海因莱茵的"反民主"指控:

尚武精神、国族主义、尼采式国家崇拜,进而引申为法西斯党徒或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原著成书于1959年的时代背景则被理解为冷战思想,至于其电影成片的1997年,由于地球政府对敌的虫族隐藏在沙漠之中,同样有人指出这是暗喻当时一直与美国为敌的伊拉克……

同样有此"指控"的还有2006年上映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时人对电影中只穿内裤的光膀子型男们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部"取悦同性恋的电影",据说当时伊朗还对其禁映,认为影片中那些造型夸张丑陋的"波斯大军"严重丑化了波斯历史人物。

所以说一旦涉及到政治影射和价值观,无论东西方都会有人破防。但这部《星河舰队》在某瓣上依然好于92%的科幻片并好于91%的动作片。

后记

这里不得不提及作者罗伯特·海因莱因(1907—1988),他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其极具时代感的激进思想以及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的科幻化阐释,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科幻世界》杂志就曾多次刊载过其中短篇作品,国内科幻迷对其作品大多持高度赞誉。

此外,海因莱因的作品还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从1970年代至今,他作品中对人类历史及社会架构的设定一直被后辈借鉴效仿。同时,他也是最受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读者欢迎的美国科幻作家。

因此《星河舰队》置于不同文化环境和不同读者、观众中的评价自然也就不尽相同:自由主义者乍一看它,会被一种从未耳闻过的严酷的未来公民设定震撼,被小说和电影中无情的战争场面吸引,随后回过味来则多指责其抹杀人性的一面,即便电影已经刻意抹除了"人类侵略外星"的前提。至于已经习惯另一种思想的读者和观众则往往沉浸式阅读并赞叹"好一个壮怀激烈!"

正是因为其在两种思想间引发的广泛争议,让这部《星河舰队》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打得好看"的简单,其影响力至今依然被好者咋舌,厌者愈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