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中公厕:设计如何破解女厕排队难题?
乌中公厕:设计如何破解女厕排队难题?
在上海徐汇区五原路与乌鲁木齐中路的转角处,一座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共厕所成为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座由独立建筑事务所“热气建筑”设计的乌中公厕,不仅以其优雅的外观和精妙的内部设计赢得了市民的赞誉,更为解决长期困扰女性的“如厕难”问题提供了创新方案。
“转角花园”里的巧思
乌中公厕的设计理念源于“转角花园”。设计师张子岳团队在建筑沿街面设置开口,通过连接街道和建筑内部的动线组织人流和景观。这种设计不仅让公厕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更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令人愉悦的使用体验。
走进公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庭院。进入女厕需要经过几个转弯,路过庭院,这种巧妙的动线设计既拉长了使用路径,又为使用者提供了更私密和舒适的体验。而原本位于厕所内的洗手台被合并成公共洗手区,既为内部留出更多空间,也让行人不必进入卫生间就能洗手,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考量。
破解女厕排队难题
乌中公厕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其对女厕空间的优化。改造前,这里是一座三层灰色小楼,一楼公厕空间排布不合理,女厕空间狭小、厕位不足,过道宽度过窄。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 调整厕所开口位置和内部厕位布置
- 增设无障碍厕位
- 优化第三卫生间布局,使其更加宽敞实用
这些改变有效缓解了女厕排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充分考虑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虽然以蹲便器为主要厕位,但男女厕内各设置了一个坐便器,既符合多数人的卫生习惯,又方便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使用。
智能化管理提升使用体验
除了在硬件设计上的创新,乌中公厕还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公厕入口处设置的智能引导大屏实时显示厕位使用情况,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空闲厕位。同时,系统还能监测公厕内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确保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
可持续运营的创新模式
乌中公厕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设计上,更在于其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公厕二层和三层被改造为环卫工人班房,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设置宠物粪便收集箱等便民设施,公厕成为了社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基础设施。
对未来的启示
乌中公厕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借鉴。它证明了通过精心设计和智能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女厕排队这一长期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问题。同时,乌中公厕还展示了如何通过设计提升公厕的整体使用体验,使其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正如世界厕所组织创始人沈锐华先生所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乌中公厕以其创新设计和人文关怀,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