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智慧医疗新标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智慧医疗新标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作为全国顶尖的三甲医院之一,近年来在智慧医疗领域持续领跑,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勾画出未来智慧医院的宏伟蓝图。
智慧病房:科技赋能护理服务
走进中山医院住院部,数字化氛围扑面而来。机器人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病区中,有的运送药品、器械,有的专门执行消杀任务。病房门口安装的物联网设备,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实则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与病房内的各类设备相连,实时收集并传输各种数据。
护士们的工作完全步入了 “无纸化”时代。曾几何时,护士们工作离不开笔记本,尤其是在交接班时,准备下班的护士向接班护士详细交代每位病人的状况,后者则要逐一记录,反复确认无误后方可完成交接。然而,随着智慧病房的建设,这一烦琐的流程已经成为过去。如今,多个平台的信息集成显示在护士站的屏幕上,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管理情况一目了然。
“这一革新使每一位医生和护士对自己负责的病人情况了如指掌”,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玉侠表示。通过集成系统,病人的体征监测数据、术后镇静镇痛状态、用药情况等关键信息都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交接班时,系统会自动列出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沟通效率和工作效率,让医疗服务更加高效、精准。
AI赋能:助力医生精准诊疗
在肝肿瘤外科病房的医生办公室,医生们正使用“肝外科医生助手”平台,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制定诊断方案。这个大模型应用平台,不仅能帮助医生准确分析病情,还能提供全方位的诊疗建议。
中山医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的确诊、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用药提醒等环节进行了拆解和数字化处理,并将这些内容嵌入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使其自然融入医生的日常诊疗流程,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
同时,医院还充分发挥大模型的优势能力,深度挖掘历年来患者病历数据,创建了“中山肝癌诊疗案例精要库”。通过大模型的自动归纳,典型案例的整理时间大大缩短,使得医院能够持续、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诊疗知识包,供基层医院参考学习。
技术支持:构建数字化医疗新生态
提升医疗数智化水平,需要有完善且强大的技术支持体系。作为区域最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上海电信全力支持中山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已为医院提供了行业专属云、医疗专网和5G专网,并配置了丰富的算力资源,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上海电信还整合了安全服务,为医院的内外运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和业务安全保障。
上海电信公共服务大客户部总经理王文东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洞察和主动把握。当前,上海电信正积极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智云上海”,通过构筑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底座,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助力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
在医疗领域,上海电信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和生态构建,打造包括就诊陪诊、病史处方、收费支付、公共卫生等在内的“医疗服务+数字智能”应用场景,解决传统就医过程烦琐、耗时长和不够人性化等难题,以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和获得感。
未来展望:打造“未来医院”
中山医院党委书记、信息与智能发展部主任顾建英表示,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亟须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质增效。医院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数字化、标准化、产品化的形式进行输出,可复制式下沉辐射至基层医疗。
在创新实践方面,中山医院已建立起以混合云支撑架构,融合分布式存储、大数据计算、AI计算、生物信息高性能计算的5G+“云脑” 多元化基础设施;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元宇宙技术,打造了 “防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的元医疗患者服务模式,并开展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