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2021年8月,全国报告法定传染病482071例,死亡2077人。在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5%。这一数据表明,尽管2021年流感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流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婴幼儿群体中患病比例较高。
重点人群防护
老年人和儿童
老年人和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和5岁以下儿童在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因此,这两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建议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对于6月龄以下的婴儿,由于不能直接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其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以形成保护屏障。
避免人群聚集:在流感高发季节,老年人和儿童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外出,应科学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健康监测:加强对老年人和儿童的日常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科学用药。家庭成员如果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应尽量避免与老年人和儿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孕妇和慢性病患者
孕妇和患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也是流感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在感染流感后,病情往往更重,病程更长,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疫苗接种:孕妇和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研究表明,流感疫苗对这些人群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纸巾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等,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
环境清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开窗换气,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流感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等关键时刻。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或免洗消毒剂不能完全替代洗手。
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使用后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及时洗手。
环境清洁与通风
保持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感冒。同时,定期对家庭、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门把手、桌面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增强免疫力
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流感的重要环节。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
疫苗接种指南
接种对象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以下重点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 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
-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 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
- 6月龄~5岁儿童
- 慢性病患者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孕妇
接种时机
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在流感季节来临前。通常建议在每年的9月至11月完成接种,以便在流感高发季节到来前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对于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注意事项
- 对于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需要接种2剂次,间隔≥4周;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
- 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
- 接种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洗澡。
流感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有效控制的疾病。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环境清洁和通风等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更应该重视流感的预防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