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食品保质期的秘密:从国家食药监总局最新解读说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食品保质期的秘密:从国家食药监总局最新解读说起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jksb/html/2024-03/29/content_26049508.htm
2.
https://www.cirs-group.com/cn/food/shi-pin-an-quan-guo-jia-biao-zhun-chang-jian-wen-ti-jie-da-shi-pin-xiang-guan-chan-pin-biao-zhun
3.
https://www.guangde.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372848.html
4.
http://www.kepu.gov.cn/expert/shanshouqing/2024-06/14/content_201191.html
5.
https://yjj.sh.gov.cn/gjfl/20240805/3258df1a866944a2bb73a9fe029cd740.html
6.
http://law.foodmate.net/show-185829.html
7.
https://www.ww.gov.cn/openness/grassroots/6603951/39592770.html
8.
https://www.nxnews.net/zt/2020/nxhlwpypt/kpzx/202407/t20240729_9585928.html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对食品保质期这一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了权威解读。这份报告不仅澄清了人们对保质期的诸多误解,还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食品储存和食用指南。

01

什么是食品保质期?

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的时间。这个“特定条件”通常包括储存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在保质期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都能得到最佳保障。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是否就一定不能食用了呢?

专家指出,食品保质期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给消费者划定一个“放心食用”的期限,也就是最佳食用日期,告诉你什么时间能吃、好吃。从理论上讲,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应该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并不是说它一定就不安全了。在“保质期”内,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最佳,但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日期食品就不能食用了。

02

开封后,保质期还会变吗?

食品一旦开封,其保质期就会受到储存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植物油、酱油、醋等调味品在未开封的状态下保质期为12年,但开封后放在室温较高的厨房,甚至放在煤气灶旁边,容易变质,植物油、酱油、醋开封后只能放23个月,花生酱、沙拉酱、番茄酱等酱类开封后只能放1~3个月。

坚果类食品的保质期通常为6~12个月,但由于其脂肪含量较高,开封后如果储存不当,容易受潮氧化产生哈喇味甚至有毒物质。因此,坚果需要尽量在短时间内吃完,并及时盖紧瓶罐或密封袋。如果出现了哈喇味,则不建议食用。

饮料类食品的保质期也因开封而缩短。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开封后拧紧盖子放进冰箱可以存35天,果蔬饮料中,酸性较高的山楂汁、柑橘汁等开封后放冰箱23天也无大碍,酸度较低的桃汁、梨汁等开封后保质期相对短一些,为保证营养和安全,饮料类开封后建议在24小时内喝完。

03

生产日期标注,为何如此“神秘”?

在超市选购食品时,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扰:生产日期标注的位置隐蔽、字体太小、颜色与包装相近难以辨认,甚至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

近期,健康时报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发现,食品的生产日期确实存在着位置不好找、字体难辨认等情况,有些食品的生产日期甚至可以擦除。例如,某款蛋糕制品,把细长的浅灰色“2023”印在亮黄色的包装袋上,加上字体较细,很难辨认。有的食品生产日期的字体虽然加粗,但因为和包装袋颜色很接近,也加大了找寻难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包装设计问题:生产日期标注的位置和方式不够合理,导致消费者难以发现。
  2. 成本控制: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采用质量较差的油墨或不规范的打印方式,使得生产日期容易脱落或模糊。
  3. 法规执行不到位:虽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清晰标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04

如何正确对待食品保质期?

  1. 注意储存条件:食品保质期是在特定储存条件下得出的,如果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保质期会相应缩短。例如,需要冷藏的食品如果在室温下存放,其保质期会大大缩短。

  2. 区分“保质期”和“赏味期”:一些食品标注的是“赏味期”,这是指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限,超过这个期限食品的口感和风味可能会下降,但并不意味着不能食用。

  3. 依靠感官判断:如果食品外观、气味或口感出现异常,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应食用。

  4. 合理规划购买:尽量选择新鲜食品,避免大量囤积,减少食品过期的风险。

  5. 关注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食品安全更为敏感,应特别注意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保质期并非简单的“没过期就安全,过期了就有害”。它是一个复杂的科学概念,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通过科学的食品储存和食用习惯,我们既能保障食品安全,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