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一位爱国乡绅的教育梦
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一位爱国乡绅的教育梦
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曲硐古镇,有一座历经近百年沧桑的学校——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这所学校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更承载着一位爱国乡绅的教育梦想。
一位爱国乡绅的教育梦
故事要从罗汉彩说起。1872年出生的罗汉彩,字云武,是永平县曲硐村人。年轻时,他曾到永昌学习武艺,后改行经商,组织了500多匹骡马的商队,长年往返于缅甸、泰国、新加坡及南洋地区。在经商之余,罗汉彩还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将多年积累的大部分资金捐赠给革命党人作为活动经费。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黄兴,为彰显其革命功勋,曾特赠楹联一副:“适暹罗补中山捐资备械推翻帝制申大义;锁淘沙防西陲筹粮建军拥护民主著奇勋。”
1912年,罗汉彩被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任命为云南督军府副官长、陆军统带等职务。后因患病弃职还乡,继任永平县城防大队长。到了晚年,罗汉彩不顾劳疾,组织倡办了“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的创办与历史沿革
1930年,在罗汉彩的倡导下,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正式创办。学校选址在曲硐古镇,这里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于193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属全日制学校。
学校自1930年创办,至1950年并校止,先后共招收8个班级,就读学生共380多人;毕业5个班,毕业生266人。在特殊战争年代,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的成功创办,为当时的永平和周边地区培养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为永平的基础国民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7年(民国36年),时任永平县长尹文德,率全县名流士绅,在校内建立纪念碑一座,以褒扬罗汉彩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创办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不仅是永平县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缩影。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罗汉彩先生以一己之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培养的数百名学生,成为了当时永平及周边地区的重要人才资源,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教育理念的窗口。学校建筑本身也体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如今,这所学校已成为游客探寻丝路历史、体验民族文化的重要景点。它静静地矗立在曲硐古镇,诉说着一段关于教育、关于理想的动人故事。正如罗汉彩先生所期望的那样,这所学校不仅培养了人才,更传承了一种精神——一种为家乡、为国家不懈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