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遭遇寒潮,流感防控形势严峻
春运遭遇寒潮,流感防控形势严峻
随着2024年春运大幕的拉开,全国范围内人员流动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席卷多地,给流感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尽管近期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趋缓,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下降,但随着春节假期临近,人员聚集和流动频繁,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不容忽视。
极端天气:流感传播的“助推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的研究揭示了极端天气与流感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寒潮为例,低温天气不仅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病毒更容易侵入呼吸道,还会增强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和气溶胶的传播效应,导致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重症率和死亡率上升。
“在寒冷的环境下,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气溶胶传播效应明显增强,这会导致疾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黄建平院士指出,寒潮天气下,人们往往更多地在室内活动,通风条件较差,进一步加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2024春运遭遇“霸王级”寒潮
1月23日,新疆、陕西、河南等地相继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和暴雪黄色预警,预计24日至27日,寒潮天气将持续影响我国。新疆北部、陕西、河南部分地区已出现降雪或雨转雪,伴随显著降温和大风天气。
各地气象部门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为春运期间的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卫生健康等提供保障服务。然而,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仍为流感防控带来巨大挑战。
个人防护:远离流感的关键
面对严峻的流感防控形势,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尽管流感疫苗不能100%避免感染,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流感的发生率。《欧洲监测》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流感疫苗接种可以预防ICU(重症监护室)入住或死亡的有效性为23%。建议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肥胖者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加强日常防护
- 勤洗手,避免触摸面部,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后
- 科学佩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员密集场所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
合理用药
对于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但需注意,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疫苗接种,且应在接触流感患者后的48小时内服用,连续服用7天。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年人: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 儿童:注意保暖,合理安排作息,增强免疫力
- 孕产妇: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必要时可咨询医生使用安全药物
- 慢性病患者:备足常用药品,遵医嘱服药,监测病情变化
专家提醒,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极端天气频发,流感防控形势严峻。公众应提高警惕,采取科学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各地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春运期间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