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缺乏性贫血:你了解多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缺乏性贫血:你了解多少?

引用
丁香医生
10
来源
1.
https://m.dxy.com/disease/27733/detail
2.
https://regionalcancercare.org/zh-CN/infusion-therapy/conditions/iron-deficiency-anemia/
3.
https://www.cynthiadietitian.com/nutrition-knowledge/diet-therapy/anemia-nutrients/
4.
https://www.zjcs.gov.cn/art/2024/6/13/art_1229624677_59051438.html
5.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treatment-of-iron-deficiency-anemia-in-adults
6.
https://www.pantai.com.my/zh-cn/medical-specialties/haematology/iron-deficiency-anaemia
7.
https://www.pantai.com.my/zh-cn/medical-specialties/haematology/low-haemoglobin
8.
https://www.regionalcancercare.org/zh-CN/news/understanding-the-different-types-of-anemia/
9.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95116
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healthy-lifestyle/childrens-health/in-depth/iron-deficiency/art-20045634

贫血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据全国第四次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平均贫血发生率高达20.1%,其中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病率更是高于平均水平。在众多类型的贫血中,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缺乏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两种贫血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

01

认识两种贫血

缺铁性贫血:最普遍的贫血类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的贫血,其主要特点是红细胞数量减少且体积偏小。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当铁含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生成受阻,进而引发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

  • 饮食摄入不足:长期摄入含铁量低的食物
  • 吸收不良:胃肠道手术、消化系统疾病等影响铁的吸收
  • 慢性失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导致铁的持续流失
  • 生理需求增加: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对铁的需求量增加

其典型症状包括:

  • 疲劳无力
  • 头晕眼花
  • 皮肤苍白或蜡黄
  • 指甲脆弱或脱发
  • 气短、胸痛
  • 心跳加快
  • 四肢冰冷
  • 异食癖(如渴望咀嚼冰块)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营养不足的另一表现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主要包括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这两种营养素是DNA合成的重要辅酶,对红细胞的正常分裂至关重要。缺乏时会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形成所谓的“巨幼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有:

  • 膳食摄入不足:长期素食、偏食等
  • 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手术后影响吸收
  • 需求增加: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甲氨蝶呤)干扰维生素代谢

其症状除了贫血的一般表现(如乏力、头晕)外,还可能伴有:

  • 胃肠道症状:舌炎、食欲不振
  • 神经系统症状:手脚麻木、行走不稳
  • 黄疸
  • 感染倾向
02

如何诊断

两种贫血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检查:

  • 缺铁性贫血:通过全血细胞计数(CBC)检查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通常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进一步检查包括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同样需要CBC检查,但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确诊需要检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时还需要骨髓穿刺检查。

03

治疗与预防

饮食调整

  • 缺铁性贫血: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家禽、鱼类、绿叶蔬菜、豆类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增加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物等。对于素食者,可以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充剂来获取维生素B12。

营养补充

  • 缺铁性贫血:医生可能会开具铁补充剂,严重时可能需要静脉注射铁剂。

  •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严重时可能需要注射维生素B12。

生活方式建议

  •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偏食
  • 定期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如孕妇、老年人)
  • 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营养吸收的药物
  •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及时治疗

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缺乏性贫血虽然都属于营养缺乏性贫血,但其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营养素,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